我國國有企業有信心迎接WTO挑戰


白志軍 羅布次仁 賀勁松

    在今天下午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説,面對加入WTO後可能出現的衝擊,我國國內企業有信心迎接挑戰。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曾培炎説,中國經濟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差,技術上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確實存在一定差距,總體來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確實不太強。加入WTO以後,市場開放加快,企業受到的競爭壓力和衝擊會更大,一些企業在競爭中可能會被淘汰。但我們既然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優勝劣汰就不可避免,這有利於提高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中國企業和中國人民適應市場經濟的潛力。80年代,我們在家電、資訊設備領域較早實行了對外開放,也曾垮掉了一批企業,但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以海爾、TCL、長虹、康佳、春蘭、聯想、長城、華為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內企業在競爭中發展起來,不僅奪回了相當一部分國內市場,而且正在走向世界。所以,應當相信我們的企業面對外部壓力能夠在競爭中成長壯大。

    曾培炎説,“十五”計劃的五年正是我國加入WTO的過渡期。企業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內部有活力、外部有監督的市場經濟主體,成為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的主體,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快企業兼併重組,不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政府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清理修訂和完善法律法規,加快政企分開,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完善資本、技術、勞動力市場,努力創造一個公正、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人才流動和激勵機制,調動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認為,只要政策對頭,體制理順了,過去十幾年家電、資訊設備等行業的企業能夠做到的,其他行業的企業也能夠做到,並且會做得更好。對此,我們是有信心的。

    

     新華網200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