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委員: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出路在哪  

     在今年兩會上,“我國公眾科學素養如何提高?”、“科普的出路在哪?”等等,成為委員代表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就此,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何祚庥。

    記者:去年中國科協公佈的最新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有基本科學素養,不及美國10年前的六分之一。調查還發現中國人很少去科普場所等等。中國人真是這麼“不熱愛科學”嗎?

    何祚庥:首先得明白什麼是“科學素養”。粗略地説,就是“人們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它們的影響了解有多少,有多深”。中國人的科學素養現狀不佳,其原因,我認為,首先是因為經濟落後。我國經濟水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我國公眾科學素養也是“初級階段”,很正常。

    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一個疑惑:中國古代科技很發達也很實用,但是,為什麼到了近代就落後了?我個人的回答是:這跟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軌跡有密切關係。中國古代科學比較發達,是因為中國封建社會比西方封建社會發達。正因為封建社會太強大了,因此,資本主義進入中國就相對較難。自然科學是隨著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而發展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産業發展較快,而這要有科學技術的參與。因此,中國科學水準在近代開始落在西方國家後面。加之,解放後我們在發展經濟上又走了一些彎路。這導致了中國科技的欠發達現狀,也因此,中國公眾科學素養不夠高。

    記者:難道説,我們只有等國家富了,才能提高科學素養?

    何祚庥:科普很大程度上是溫飽後才去思考的事。要提高中國人的科學素養,最根本的辦法就是發展生産力!但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科學知識普及的工作必須抓緊並大大加強。

    記者:在科普方面,目前國內科學界是不是做得還不夠?

    何祚庥:當然。一些合適搞科普的人出於種種顧慮不太熱心,比如,覺得做科普耽誤他做課題,耽誤他多寫幾篇論文,隨之可能耽誤他評職稱,等等。這就牽涉到體制問題了。

    但是,目前科普力度不夠,最本質的還在於我們的科技隊伍太小。隊伍壯大了,我相信肯定會有人來做這些事,哪怕只是幾個百分點,其絕對人數也會相當可觀。可是,目前全國科技隊伍只有幾百萬號人。且不跟歐美國家比,連印度都不如。

    記者:可是,就現階段而言,在崗科技人員就是這麼多,又如何推進科普的進一步深入?

    何祚庥:一方面,政府要繼續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同時,需要對從事科普熱心科普的人進行適當鼓勵甚至是獎勵,並輔之以規章保障。比如,據我所知,科普法草稿已經擬就多時,應該為科普儘早立法。不過,另一現實問題是,我們在做科普中確實遇到了種種障礙。比如,揭露“神功異能”、封建迷信時,阻力重重。

    因此我強調,公眾之所以科學素養低下,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科學水準不發達,但也還應看到,雖然黨和政府非常支援科普工作的深入開展,但畢竟中國社會封建傳統相當悠久,會有那麼一些人會採取一些手段來進行抵抗。所以,除了一方面鼓勵科學工作者多做科普工作外,政府還應該多采取一些措施,減少、避免一些人為的障礙。

    記者:一個社會科學素養如果長期低下,會有什麼危害?

    何祚庥:首先,任由封建迷信等氾濫,也許就會成為邪教滋生的土壤。其次,對科學知識所知不多,就容易導致愚昧,看病不找大夫找巫婆神漢。我們知道“治窮必先治愚”,既然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愚昧也不是社會主義。

    

    《中國青年報》2002年3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