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延松委員:土地沙漠化治理任重道遠   

    一、 防沙治沙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我國防沙治沙取得了顯著成就,國家林業局啟動實施了環北京地區防沙治沙工程和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的“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從1978年到2001年,三北防護林工程營造防護林513萬公頃,重點治理區減緩了沙化擴展速度,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農牧業的增産增效,擴大了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空間。2001年8月31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防沙治沙法》,標誌著我國防沙治沙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雖然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治理速度趕不上沙化擴展速度,我國土地沙化“局部好轉,整體擴大”的趨勢仍未改變。

    據國家林業局今年1月28日公佈的第二次全國荒漠化、沙化監測結果顯示,到1998年底,全國有荒漠化土地267.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27.9%,與1994年監測結果相比,五年凈增荒漠化面積5.2萬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04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已達174.3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8.2%,並且以每年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年均增長速度比1994年提升了近1000平方公里。

    水利部今年1月21日公佈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結果表明,全國現有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為國土面積的37%,基中水蝕面積165萬平方公里,風蝕面積191萬平方公里,在水蝕和風蝕面積中,共有26萬平方公里面積為水蝕風蝕交錯區,全國水土流失狀況:一是水土流失總面積減少,由367萬平方公里下降到356萬平方公里;二是水力侵蝕的水土流失面積減少,強度下降;三是受風力侵蝕的水土流失面積有所增加。西部12省(區、市)水蝕面積增加了3萬平方公里,3個百分點。而且主要分佈區在西北的風蝕面積10年間增加了3萬平方公里、1.6個百分點,擴大趨勢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從今年國家林業局和水利部公佈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普查數據,充分説明瞭我國土地沙化形勢十分嚴峻,治理任務非常艱巨。

    二、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除了氣候乾旱等自然因素外,我國土地沙化蔓延最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為活動,是造成土地沙公頃擴展的根本原因,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過牧,這是草地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據監測結果分析,監測區域61.9%(115.2萬平方公里)的草地沙化、退化,是由於超載過牧造成的;二是濫樵、濫挖、濫採。這是局部地區土地沙漠化擴展的重要成因。新疆和田地區因樵採燒柴,使胡楊、灰楊等天然林5年破壞3800公頃,甘肅省因挖甘草5年間破壞草場33.5萬公頃;三是濫墾,1994~1999年5年間全國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開墾的耕地面達1.7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開墾3400平方公里,其中變成流動和半固定沙地面積約佔一半;四是水資源的無序利用。這是導致沙化擴展的又一重要原因。黑河上游因過度用水,使額濟納綠洲水資源短缺,1999年沙化土地比1994年增加了3.7%,民勤縣綠洲,由於大規模開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導致大片沙生植被乾枯死亡,沙丘活化。

    三、對策與建議 

     防沙治沙既是一項曲型的社會公益事業,又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沒有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是難以奏效的。

    第一,提高全民意識,充分認識防沙治沙的重要意義。要樹立防沙治沙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同步推進的意識,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為切入點,解決防沙治沙工作在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問題。

    防沙治沙是縮小東部與西部地區差別,促進區域之間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出路所在。我國尚未脫貧的貧因人口中,有近四分之一人生活在北方沙化嚴重的地區。防沙治沙遏制土地沙化的擴展,不僅是沙區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

    第二,完善防沙治沙政策,減免治沙稅費。一要實行以場定畜,嚴防過度放牧。我國的可放牧草場的退化面積據有關專家估計已超過90%,草原沙漠化的速度已由過去的佔沙化土地面的30%上升到61.9%,草場沙化原因是超載過牧,超載率已由20世紀80年代的10%,上升到20%,就具體時段而言超越率高達數倍。因此,建議要進一步把草場承包到戶,發展人工草場,鼓勵牧民草場可持續經營,改變飼養方式,推行牲畜舍飼圈養或實行劃區放牧。要建立草原監理制度,對承包的草原要限定最高載畜量,嚴禁超載過牧,造成草場沙化。要按著防沙治沙法的規定,實行嚴格的獎懲辦法。對目前有的地方在承包草原中出現的掠奪性經營,必須堅決加以制止和糾正。二要落實治沙的優惠政策,減免稅費。1991年制定的稅費政策因稅制改革而取消,農林特産稅仍然居高不下,治沙貼息貸款期限短,一般只有3~5年,許多治理項目尚未見效就要還貸,一些地方鄉村造林治沙還要繳納土地佔用費,支付水資源費,以及沙地治理承包期短、不穩定,導致非公有經濟和群眾投資治沙的積極性不高。針對上述問題,要建立完善政策體系,鼓勵非公有制參與治沙的資金扶待、稅賦優惠、土地利用和保護治理者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政策機制。對於不同經濟成分參與防沙治沙、承包造林、管護,國家要給予同等的信貸和資金扶持,尤其要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和部隊官兵參與防沙治沙。對參與防沙治沙的企業和個人要大幅度降低稅費,甚至實行零稅政策。延長沙化土地承包和租賃期,明晰産權,堅持誰治理、誰所有、誰受益,並允許繼承和轉讓。

     第三,治沙要與農牧民致富結合,興辦沙産業,發揮多種效益。防沙治沙要長遠利益與近斯利益相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沙區經濟發展和農牧民脫貧致富相結合。通過調整産業結構、改進生産方式和科技進步,興辦沙産業,做到在確保生態目標實現的同時,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的吃飯、花錢、增收等實際問題。防沙治沙關係到廣大農牧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從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利益這一根本點出發,尊重群眾意願,不搞強迫命令。要通過政策引導,發揮沙區資源優勢,興辦沙區特色産業,使農牧民群眾認識到,採取治沙綜合措施,既是改善有利於態環境的需要,也是調整經濟結構、增加收入的必然選擇,使防沙治沙逐步成為自覺行動。

    第四,依靠科學技術,全面提高防沙治沙的整體效益。防沙治沙是一項綜合性科學,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防沙治沙中的作用。首先要將重視和依靠科學技術的思想貫穿于規劃制定、項目審批、措施選擇、工程實施、成果評價等防沙治沙的全過程。要尊重科學規律,確定合理的防沙治沙模式;二要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技術推廣體系,大力推廣適用成熟的科技成果。要建立一批高起點、高水準的科技示範基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三要圍繞防沙治沙的關鍵問題,結合防沙治沙重點工程,組織專家進行攻關;四要建立土地沙化預測預警系統,及時掌握髮展動態,為防治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五要加強防沙治沙科技隊伍建設,採取多種方式培養大批防沙治沙科技人才,努力建設一支科技水準高、實踐經驗豐富的防沙治沙科技隊伍;六要制定優惠政策,創造條件,鼓勵科技人員到沙區工作,充分發揮專家和科技人員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的決策和技術指導作用,全面提高防沙治沙的整體成效。

    第五,重點抓好兩大治沙工程,全面推進防沙治沙工作的新跨越。我國防沙治沙任務十分艱巨。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林業局對林業工程進行了系統整合,組建了六大林業重點工程,這是對我國林業生産力佈局的戰略性調整。六大工程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其中環北京地區防沙治沙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眩攻目標都是防沙治沙,兩大工程覆蓋了我國90%以上沙化土地。要緊緊抓住這兩大防沙治沙重點工程的同時,實行全面治理,確保防沙治沙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全面推進我國防沙治沙事業跨越式發展。

    中國網 2002年3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