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秦軍委員:鼓勵支援民營醫院發展  

    民營醫院是我國醫療衛生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産物。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相對於國有公立醫院而言,儘管目前它的規模、數量、實力、醫療水準尚不能與公立醫院分庭抗禮,還構不成什麼威脅,但它畢竟打破了醫療市場公立醫院壟斷的局面,給醫療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公立醫院形成了“逐廘”醫療市場的競爭態勢,使老百姓看病多了一種選擇。

    目前,全國具有一定規模的民營醫院(具有穩定的專業人員隊伍,20張以上閒床,有一定醫療設備、業務用房)不少於400家。國家衛生部對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分類管理,按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實行不同的財稅政策,分別管理。

    民營醫院有的是由私人診所發展成一定規模的醫院;一些企業和個人通過兼併、注資改制發展起來的自主經營或股份合作醫院;由國外資金注入建立起來的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現有的民營醫院一般以各類專科和中醫、民族醫院為主,規模水準不一,規模大的像武漢亞洲心血管病醫院、東莞東華醫院都有上億元資産。

    很多民營醫院創辦宗旨,都是想為老百姓辦點事,如瀋陽何氏眼科創辦者何偉,是一位留日眼科博士,看到老百姓的迫切醫療需要毅然回國創業。成都恒博醫院林金隊買下倒閉的工廠,辦起了醫院,養活了300多名下崗職工,對社區居民進行義診,做了許多公益服務,回報社會,回報老百姓。

    廣東大型外資醫院東華醫院加強醫療管理,提供優質平價、優質品牌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認可。最近又要擴大增加到800張病床。他們認為,“病人可以沒有東華醫院,但東華醫院不能沒有病人”。

    很多民營醫院把高科技作為競爭的“核心技術”。何氏眼科雄心要創建中國眼科高科技産業基地,縮短我國在眼顯微外科、眼鏡、眼藥等相關技術與國際行進水準的差距。亞洲心血管病醫院的心臟外科技術,達到很高水準,病人多、療效好,收費不高,在武漢三鎮撐起了一片天地。事實表明,民營醫院並不是“黑心醫院”、不是“二八路”,也不是“鄉村遊醫院”。

    目前,還有些在計劃經濟下多年形成的陳舊觀念,對民營醫院的認識戴上了“有色眼鏡”。

    一些部門在口頭上表示要一視同仁,但在建設用地審核、資金貸款等具體方面卻大打折扣;在徵收各種費用時則“照顧有加”;民營醫院也缺乏規範的市場環境,一方面,民營醫院要與極具優勢的國有公立大醫院競爭,另一方面,也要受到非法醫療機構和“個體遊醫”的侵害,可以説是“腹背受敵”。

    有些民營醫院院長反映,民營醫院像一個後娘養的孩子,無人搭理;有的省對社會辦醫者不論規模與水準,一律按最低收費標準,社會醫療保險定點也因你是民營醫院,一律沒有份;民營醫院人員的職稱晉陞無人解決,國內外學習無人解決。還有的院長反映,在他們那裏,衛生和稅務部門有一個不成文的公式:公立醫院等於非營利性醫院,民營醫院等於營利性醫院。他們對此感到相當困惑,步履艱難,困難重重。

    我們期望,隨著衛生改革的深化、行業管理的加強,支援民營醫院發展,這些問題將會逐步解決。

    中國網 2002-03-14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