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虎委員:應對入世 加快推行“綠色GDP”核算制度  

    當今人類社會的發展面臨包括環境危機在內的諸多危機,實質上是人類社會的生存活動能否持續下去的問題,其重要根源在於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社會形成的經濟體系。在物質層面上,這一經濟體系是由環境生産力支撐的,但在理論和實踐上,當前的經濟體系無視甚至否定環境生産力的存在與貢獻,因而它與環境産生了深刻而又廣泛,以至不可調和的對立、衝突。從物質流的角度來看,這一經濟體系的基本特點是:先是從環境中索取大量的物質;然後是將索取出的自然資源加工成産品;再後是通過流通將這些産品交由消費者消費,這被稱為第三産業;最後則是將消費過的産品(被稱為廢物)棄置於環境。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和物質消費水準的提高,環境生産力難以為繼,不能向人類提供越來越多的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也無法消納人類棄入的越來越多的廢棄物。

    由上所述可見,一、當前的經濟體系是造成環境與經濟尖銳衝突的根源,因此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從根本解決這一問題;二、試圖在這种經濟體系的內部進行調整來解決這一衝突,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三、改變當前的經濟體系,構建與環境和諧的新經濟體系是一場從觀念到行為的革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不管改造現有經濟體系的過程需要多長,都必須有一個好的開始,必須有一個好的切入點。

    從深層次來看,現有經濟體系物質流通不通暢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現有經濟核算和統計體系的不完善。現有的經濟核算和統計方法中,不論是微觀的還是宏觀的,都沒有把環境的投入(包括自然資源的投入、生態系統的投入和環境容量的投入)計算在內,因此所顯示出來的經濟效益是不準確的,是遠遠高於實際可能得到的。比如,開發礦山資源發展生産時,必然會改變甚至破壞該礦山區域的生態系統。而在核算開發礦産資源的經濟效益時,並不把恢復該地生態系統的投入計算在成本之內。又如在許多生産活動中都會有大量的廢水、廢氣、廢渣排入環境,污染和破壞環境。這是生産活動的“環境投入”,理所當然應計入成本,然而在現行的核算辦法中,這一投入又未被計算在成本之內。由此可見,在我國各省市、各部門乃至全國公佈的GDP數字中,存在著很大的誤差。這樣的GDP數字,很可能使我們對全國的經濟形態得出偏高、偏樂觀的估計。在這樣的GDP數字上所作的政策決策,很可能會發生較大的偏差。

    從微觀來看,企業為了保住自己所得到的“利潤”,將會儘量利用現行核算辦法的漏洞,躲避恢復環境狀態的責任,以虛假的“效益”來保護落後、過時的生産方式。

    由此可見,為了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之間的矛盾,為了促進企業、行業乃至全社會生産力的更新和發展,我們必須儘快推行“綠色GDP”制度,摒棄不將環境投入計入成本的現行的GDP的核算和統計制度。

    為此,我建議國家儘快組織力量研究並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GDP”的核算和統計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法規、制度加以推行。

    中國網 2002年3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