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法光委員:內地與香港企業攜手共創輝煌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外資正逐漸獲得全面的貿易及分銷權;同樣,進出口經營權將逐步對本國企業開放。在這種內外正面交鋒的情況下,我國企業要抵禦一向在國際市場能徵慣戰的跨國公司的挑戰,一定要有足夠的競爭力,而貨品及服務的品質和包裝更是至勝的關鍵。

    我國的製品要在國內外打開一片天地,就要建立紮實的品牌,以鞏固製品在市場的地位,贏取顧客的信心。事實上,像美國般的發達國家,其出口製品已經發展到輸出品牌的新階段,以致原始産品只需要在成本低廉的地區生産,然後加上品牌,就能夠變成價格較高的中高檔産品。我國的企業不積極建立品牌的話,便只會淪為“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純生産個體,而賺取的邊際利潤亦低得多。

    有優質品牌的産品除了附加價值高之外,亦是銷量的保證。然而,要成功建立一個品牌,除了貨物品質要符合不同市場的要求外,還要務求不斷推陳出新,加大技術含量。近幾年民營企業的迅速崛起,他們面對著入世的嚴峻挑戰,抓住入世的機遇,加快了科技含量的投入,使一大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價廉物美的産品脫穎而出,並漸漸衝出了國門。這些民營企業與重組後的國有企業一起塑造著名民族品牌,如海爾、長虹、聯想和健力寶等。不過,産品設計師在意念創新之餘,還要經常吸收新訊息,令設計出的産品時刻站在國際潮流的尖端,這樣才可以保證品牌的生命力歷久不衰。有好的品牌亦須要讓顧客知曉,所以要輔之以龐大的廣告宣傳和適當的市場行銷策略。此外,産品的品質保證和售後服務都十分重要。得到顧客滿意的反應,是建立品牌的成功要素。尤其是適值我國推動“西部大開發”之際,西部省市有著各式各樣獨特的天然資源,經過適當的加工後,可建立起地道的品牌,無論內銷和外銷,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香港的工業界在上世紀中也經歷過同樣的路程,從來料加工發展到今日的品牌事業,例如維他奶、嘉頓、紅A和白花油等。國內企業可借鑒他們的經驗,甚至和他們合作創立中國的名牌。另一方面,由於這些香港名牌打進國際市場已久,國內名牌可以利用他們的國際商業網路馬上進軍世界市場。

    我國目前除了積極將製造業開放外,一系列電訊、金融、會計、法律等專業及仲介服務,也在開放之列。服務要獲得顧客認同是需要一點一滴的累積,當建立起一定程度的商譽,客源自會源源不絕。國內的服務業如果不能夠加快提升服務品質和層次,市場便只會被外商壟斷。

    這方面,國內企業可以與香港合作。目前香港的服務業已佔整體經濟的80%以上,而且基於歷史及地理因素,香港對國際市場的運作非常熟悉,故此,香港的法律、會計及金融制度未完全與國際接軌之時,外國投資者往往寧願以香港的制度為依歸來保障自己。這正是香港為何可以成功創立國際仲裁中心的原因。香港既是我國的一部分,又有國際視野和經驗的企業和專業人才,其特殊地位顯而易見。我國可憑藉引進香港的服務業來提升國內服務業的質素、引入新的管理概念,並進而追上世界水準。此外,香港向來扮演仲介橋梁的角色,更可引進更多境外資金和技術進入中國市場,幫助服務業市場的發展和更新。

    隨著我國加快融入國際市場,進出口行業也會愈來愈發達,但要做到貨如輪轉,便必須使到貨暢其流,更突顯物流業這個增值服務行業的重要性。物流業是近幾年崛起的新興行業,涉及的範疇包括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資訊等,而物流業的服務層面廣、經營成本低、專業性強,並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不過,物流業正隨著科技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以至這個行業已不單局限于將製成品存放在倉庫內,再次之運送到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手中那麼簡單;現在新的資訊科技工具已經將零售點和生産廠商緊密地連結在一起,整個物流流程要具備快速應變的機動性,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故此,我國今後定要擴大開放鐵路和公路運輸、倉儲、貨運代理市場,避免出現各自為政、“條條分割”的局面。據統計,我國1999年的社會物流費用支出佔該年國民生産總值的20%,但美國當時的社會物流費用支出只佔其國民生産總值的11%,因此以我國目前國民生産總值每年約10萬億人民幣計算,當達到美國的物流管理水準時,全國的物流業市場每年將有龐大的利潤空間。

    過往幾年,香港的物流行業進入更新換代的時期,除了採用日新月異的高新科技工具以提高動作效率之外,還不斷尋求新的動作模式,以滿足市場需要。加上世界頂尖的科技公司都將其先進産品引進香港,其中包括幫助物流行業發展的系統和工具,所以令香港物流行業發展一日千里。我國發展物流行業除了可以繼續利用香港作為物流轉運中心之外,還可以直接或間接與香港的物流企業交流和合作發展,由此建造新的高效商品分銷服務體系、引進先進的物流機械設備和建設適合本國市場環境的電子商務配送系統,等等。

    在我國經濟騰飛之際,香港應該利用其優勢和先進知識協助內地企業發展。中央政府正與香港特區政府磋商“更緊密經濟關係安排”,預料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經濟帶將有進一步的經貿聯繫,這樣才能貫徹“中國好,香港好”的理想。

     中國網 2002年3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