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道喜委員:加大對商品糧基地的支援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向是黨和國家農村工作的重點。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維護糧食生産總量的自給能力,保持糧食的必要儲備則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決策。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糧食生産成本始終居高不下,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其結果,一是農業效益低下,農民收入難以提高。在商品糧主産區問題尤為突出。就哈爾濱市而言,每畝玉米的收益僅100元左右。二是沿海的糧食主銷區越來越多地進口糧食,而不購買國內主産區的糧食。我國加入WTO以後,這一現象更加嚴重。致使近三年來國內糧價連續下跌(今年名義上糧價稍有上調,但由於品質標準的提高,實際糧價仍在下跌),令糧農難以承受,種糧的積極性隨之受挫。長此以往,有可能造成商品糧基地的糧田大片撂荒,或改作他用,國家的糧食安全受到威脅。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一旦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糧食依賴進口,國際市場的糧價必將大幅度上揚,釀成無法彌補的過錯。因而,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須通過“綠箱”和“黃箱”的允許額度(8.5%)給商品糧基地以必要的支援。具體建議如下:

    1、國家增加投入,加強以水利工程建設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由於大小江河流域的控制性工程量少質低,抗洪抗旱能力雙弱,農業穩産增産難以保證。在哈爾濱市管轄的5.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表水控制性工程僅能供給農業用水的12%~13%,地表水的利用率極低,夏末秋初的大量雨水的時候卻河流乾涸,影響播種和出苗。為了抗旱,既造成地下水的過度開採,又提高了農民的生産成本。因此,在糧食主産區大小河流的中上游大力興建控制性工程是十分緊迫的任務。而這些建設的鉅額投資僅靠農民和地方政府是無法籌集的,需國家擔負起投資主體的作用。國家(水利部)不應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堤防建設上,而應把控制性工程建設作為主任務,投入更多的資金。因為這是既可抗旱又能防洪,而且有利水土保護的一舉多得的事情。

    2、加大對大宗農業生産資料價格調控的力度,降低農業生産成本和減輕農民負擔。近年來,糧價不斷下調,加入WTO後,大多數品種的糧價更會是有降無升。但大宗農業生産資料價格卻居高不下,致使農業生産成本上升,農民負擔加重。為此建議國家採取有效調控措施,逐步降低大宗農業生産資料的價格,或按照WTO成員國慣用的做法,給農民以補貼。

    3、支援優良種畜基地建設,促進畜牧業的發展。目前,我國主要畜牧産品的價格比國際市場價格低得很多,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因此,用國産糧食及其秸稈作為飼料,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出口,是農業應對入世挑戰的重要舉措之一但國內畜牧業優良品種少,國際知名的優良品種更少,而要引進國際知名的優良種畜,建立繁殖基地是農民力所不能及的。國家應給予必要的補貼,多方籌資,建立優良種畜基地。同時國家要給予資金、技術支援,建立和完善畜牧産品的檢測體系,以確保畜牧産品的品質和安全性,達到國際先進標準。

    4、加快“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優化種植業結構。諸如黑龍江、吉林等商品糧基地,均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配之以有機肥料和公無害農藥的生産與使用,可以大力發展符合國際品質和安全標準的“綠色食品”的生産,為種植業的結構調整、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力開闢一條廣闊的道路。為此,建議國家儘快審批這些地區上報的“綠色食品”基地建設規劃,並加強指導和政策扶持,使其建好建大,健康發展。同時,要加速規格和標準的統一與完善,並在市場管理與監督上採取得力措施,防止毀譽和夭折現象的發生。

    5、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提高農業生産效率。目前,除大型國有農場外,農業機械化進展緩慢,個別地區有倒退現象。國家應予重視,採取各種措施,加快種植業的全程機械化步伐。

    6、加強水土保持工作。保護商品糧基地,水土保持至關重要,其中退耕還林、還草尤為重要。國家對商品糧基地的退耕還林、還草的試點面應擴大,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把該退的都退出來。

    7、切實解決農業貸款難的問題。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農業貸款難的問題日顯突出。就哈爾濱市而言,所轄的12個縣,有的工商行已撤銷,保留的也停止了農業貸款。而全市農行系統去年僅拿出8000萬元貸給省、市生産資料部門,給農民的貸款分文無有。全市年初農業投入需35億元,只有農村信用社向農民放貸8億元,其餘27億元全由農民自籌,從而造成農村民間高利貸屢禁不止,既增加了農民負擔,又阻礙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生産的發展。希望國家對此給予通盤考慮,拿出有效對策。

    總之,為了應對加入WTO給農業帶來的挑戰,確保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增收及國家糧食安全,除了各地要認真抓好結構調整,繼續推進科教興農,進一步加快農業産業化步伐,發展二、三産業,加快城市化進程外,國家和各級政府必須充分運用好“綠箱”和“黃箱”政策,盡可能地加大農業的投入,逐步增加對農業的補貼。

    與發達國家相比,儘管我國財力不強,但對農業的補貼顯得更少。我們應節約開支,集聚財力,給農業和農民以更多的關心。

    中國網2002年3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