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毓慶委員:應對“入世”大力加快醫藥經濟結構調整  

    “入世”對我國醫藥行業來説,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今後的五到十年,是我國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醫藥行業也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課題,這種調整是戰略性的,既要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確定高速的方向和重點;又要立足當前,挖掘潛力,發揮優勢;著眼未來,瞄準高新技術,謀求新發展。

    一、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抓體制創新

    加WTO後,我們既面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也面臨跨國公司的競爭。面對競爭和挑戰,經濟結構調整是關鍵。要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必須首先解決結構調整的主體和動力問題。結構調整的關鍵是實行體制創新,從所有制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入手,進行結構調整,醫藥的體制創新需解決以下幾個環節。

    一是所有制結構調整。必須堅持多種所有製成分並存,堅持發展是硬道理。鼓勵競爭,在競爭中兼併、聯合、重組,真正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局面。企業做大做強,不能搞拉郎配,不能人為捏合,也不能追求單一所有制形式。對原有國有企業要大膽改革,通過合資合作、股份制改造等多種形式,建立現代的企業管理制度,引入非國資本,實現所有制的多元化。

    二是優化企業的組織結構,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縱觀世界醫藥行業的發展,作為技術資本密集型的高科技、國際化産業,每一個強盛企業,無一不是具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如生産的規模大、産品深加工能力強、獨佔技術優勢等。無論是工業,還是商業,核心競爭力越強,越容易建立和獲得競爭優勢。

    三是實施經濟全球化戰略,參與國際大迴圈。目前國內多數醫藥企業比較老,産品“三多三少”(老産品多、新産品少,大路貨多,高附加值産品少,重復産品多、獨家生産的拳頭産品少)的問題比較突出,缺乏競爭能力,企業發展的後勁不足。醫藥行業“四大家族”的霸主地位已不復存在。在加入WTO後,在合資合作方面應該説是機遇良好,可以從引進資本,轉換機制,求得新的發展。引進新技術、新工藝,使産品真正取得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優勢。

    二、經濟結構調整必須以市場為導向

    市場經濟的特徵:一是全球化,二是競爭。經濟結構調整必須研究市場。作為醫藥行業來説,研究市場,既要研究當今世界技術發展走勢,適應國際市場,又要研究滿足我國人民生活水準需要,適應國內市場。市場是動態的,既要研究量的變化,也要研究質的變化,優勢和劣質也是動態的。以維生素C為例,其市場主要在國外。國際競爭相當激烈,目前從世界走勢來説,維生素C肯定是供大於求,中國現在生産能力快接近世界需求量,價格一跌再跌。面對這種市場,我們要審時度勢,只在有競爭中,通過品質、成本、價格優勢,取得競爭優勢,才能保持或爭取國際市場的份額。

    研究市場,還要研究我國人民對醫藥消費需求的變化。人們已不僅講究防病治病,還追求康復保健。一段時間,補鈣、補鋅、補鐵、補腎強身、抗疲勞、抗衰老等保健産品一時成為醫藥保分品消費的熱點。僅以哈爾濱六藥的“蓋中蓋”為例,高潮時,一個月的回款3億元。隨著人們生活水準提高,對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醫藥産品不僅要防病治病,還要在康復保健上下功夫,既要治表又要治本,更重要是治本。治本就要研究增強和提高人體免疫力,達到“水前先疊壩”的防病效果。醫藥企業應注意下一輪保健消費熱潮的到來,應從生物制約上下功夫,從基因工程上下功夫,從提高人體免疫力上下功夫。

    研究市場既要研究人們用藥安全有效,也要研究服用方便。如某制藥廠把抗結核藥的幾個規格放在一個鋁塑包裝板上(套餐),使用方便便於攜帶,深受消費者歡迎,在WHO國際招標中連連中標。目前在新製劑、新劑型、新輔料和新包裝材料,如控釋製劑、緩釋製劑、靶向製劑都務愛人們青睞,也是經濟結構調整,適應市場的重要課題。

    三、經濟結構調整必須堅持技術創新

    縱觀世界醫藥行業的發展,21世紀必將是以高新技術為依託,以生物技術制藥為特徵,以開發專利産品為重點,繼續以高速度向前發展。因此,今天我們談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把技術創新放在首位。

    一是要瞄準世界高新技術發展走勢,發展生物技術制藥産業。目前,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異軍突起,被稱為21世紀的産業。生物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醫藥生産技術的戰略性變化,使制藥工業由以化學合成為基礎向生物技術制藥方向展。

    二是要發揮品牌優勢,與國外高新技術嫁接,挖掘自身潛力。

    三是發展數字醫療産品,既填補了國內高科技醫療器械的空白,並逐步打入國際市場。使醫療器械産品向大型醫用成像設備方向發展,如螺旋CT系列、數字顯影、核磁共振等醫用診斷設備中的心電、腦電等産品。

    四是大力發展天然藥物。天然藥物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即使是原來不承認我國中藥的歐美等國家也對天然藥物的研究感興趣。美國的FDA也承認和接受天然藥物的生産、銷售和進口。但是中藥的提取技術和新産品開發還缺乏和高新技術結合。因此,對中藥的發展必須本著繼承挖掘與提高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治療和滋補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中西結合,借鑒新的生産工藝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及檢測手段,提高中藥的技術水準。加入WTO對我國中藥出口有一定促進和影響,但我國中藥産品在管理、劑型、標準化、規範化方面都和國外存在一定差距。農藥和化肥殘留量也直接影響藥材和成品的出口。

    五是加快推進GMP的步伐。推行GMP是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素質,保證藥品品質的重要措施,我國藥品的GMP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發展極不平衡,地區也存在差距。根據國家藥監局的要求,2004年6月30日前,我國所有藥品製劑和原料生産企業必須符合GMP的要求。我覺得這不僅是促進醫藥企業儘快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也符合新的《藥品管理法》的要求。

    六是實現生産過程的自動控制,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將是新世紀初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不同於以往歷史上歷次結構調整的新特點。傳統工業的改造必須和資訊化結合起來。通過資訊化,改進工藝,優化工藝條件,實現微機控制,使資訊化在生産工藝中發揮作用,以達到提高品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中國網 2002年3月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