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委員: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資源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濕地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它不僅為人類生産、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並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

    2001年,民進中央與湖北、湖南、江西民進共同就長江中游濕地問題進行了調研,深感我國濕地現狀不容樂觀。我國濕地類型齊全、數量豐富,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但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為解決農業用地和發展經濟,對濕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導致我國天然濕地日益減少,日趨脆弱。忽視濕地資源的保護和濕地系統綜合功能的發揮,採取種植、捕撈、採挖等單一的開發利用,甚至濫圍、濫墾,既破壞了這一自然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生物生産力,又使得濕地涵養水分、蓄積洪水、調節氣候等等功能急劇下降。濕地生態環境惡化,資源利用過度,生物多樣性受損,使系統內能流和物流中斷或不暢,削弱了生態系統自我調控能力,降低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有序性。隨著工農業生産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擴大,大量未經處理的“三廢”、生活污水和化肥、農藥等有害物質直接向濕地水體排放,嚴重污染河湖水體,對濕地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破壞。

    保護與合理利用資源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濕地是重要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採取切實措施保護好、利用好濕地資源刻不容緩。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 儘快制定《濕地法》,把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納入法治軌道

    目前,在我國三大生態系統中,森林和海洋均已通過立法得到保護,惟獨濕地無法可依。這是導致我國濕地問題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議國家儘快制定《濕地法》及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在《濕地法》出臺之前,修改與濕地有關的《環境保護法》、《水法》等相關法律,增加突出濕地保護的條款。國務院和有關省級政府應儘快制定濕地保護工作條例。加強對濕地環境變化的執法領導,濕地區域魚政、水政等執法部門要加強聯合執法。

    二、 改革完善管理機構,實施濕地的統一規劃管理

    濕地既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系統,又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經濟系統。因此,對於一個地區濕地的管理也應統一、協調。目前,不少地區的濕地被人為分為幾個獨立的濕地單元,實施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使濕地生態環境得不到有效保護,濕地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建議組建跨省市的濕地管理機構,對濕地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管理。濕地的開發、利用、建設和保護,應遵循整合性原則、複合性原則、多樣性原則和可持續性原則。當前要做好長江中游濕地防洪的統一調度規劃,加強濕地旅遊資源的整體綜合開發力度,各級政府也應把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納入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三、 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樹立“洪水資源化”等新理念

    長期以來對“濕地”不正確的認識和對“濕地利用”的片面理解,以及由此産生的錯誤的政策導向和經濟利益驅動的短視行為,是導致今天濕地資源得不到保護,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能得以持續發揮的主要原因。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必須樹立正確的資源環境觀;尊重自然規律,正確理解“人定勝天”的觀念;轉變“以糧為綱”的觀念,著力調整濕地農業經濟結構;轉變“以土為本”的觀念,實行退田還湖改制等;在全社會逐步推廣“與洪水協調共處”、“洪水資源化”、“泥沙資源化”等全新理念。為此,必須在全社會加強濕地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濕地保護意識;認識到濕地保護對於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具體建議:充分運用各種傳媒手段,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提倡和支援環保組織和其他社會團體開展與濕地保護相關的活動,特別是加強群眾性的濕地保護科普活動;運用行政手段,加強對各級幹部的教育,如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開設的領導幹部培訓班上,增設有關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方面的內容。

    四、堅持保護與利兼顧、保護為先的原則

    濕地是人類的一個資源寶庫,同時又是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當前在開發利用的同時,應重點放在建設和保護上,堅持濕地經濟發展以濕地生態保護為前提;堅持“以保護求持續發展,以發展促環境保護”的濕地發展戰略。各級政府應以産業結構的調整為契機,以正確處理濕地保護與利用的關係為前提,選擇好本地區既有經濟效益,又確保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産業,這是保護濕地和濕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要在國家的支援下,加快濕地生態旅遊業、水産養殖業、高效避洪農業、農副産品保鮮加工業的發展。有些部門、組織和專家正在探索濕地生態經濟的發展模式,國家要給予極大的關注,對已經成熟的經驗和成果,應該加大推廣力度。要認真研究,科學論證,全面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濕地經濟發展的運作模式。

    五、保護多樣性特色,促進濕地綜合利用

    濕地是一個典型的多樣化生態系統。充分利用濕地的地貌多樣性和環境多樣性特點,保證和發展濕地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經濟多樣性是至關重要的。建議以濕地生態保護為前提,配合“移民建鎮和退田還湖”計劃的實施,按照低水種養、高水蓄洪的原則,根據濕地系統的多樣性特點,做到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漁則漁,使盡可能多的生物種群去充分佔領濕的各種空間,獲取濕地各類生物資源最有效的利用。

    六、廣開籌資渠道,加大濕地保護的投入力度

    當前濕地保護和開發的經費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濕地保護和利用的瓶頸。建議國家和各級政府加大對濕地保護與開發的財政投入,並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全面推動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社會化進程,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投資、捐贈和國際資金的融入。

    七、加強科學研究,擴大國際合作

    濕地科學在國內外均屬新興學科。需要及時地掌握國內外最新的學術動態,總結和推廣濕地保護、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建立國際交流的機制,擴大合作領域;開展社會、經濟、人文等多學科、多課題的綜合研究。

    中國網 2002年3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