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紱曾:實現農民增收的五大對策  

    農民增收成為今年“兩會”期間關注的熱點問題。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今天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次記者招待會,邀請四位民主黨派負責人就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外國記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農業是有影響的,但是任何對於農民減負的政策都有一個實質效應,這些政策可能來不及發揮他們的作用,會有一個時差和滯後的效應,您是否擔心由此對社會穩定帶來影響?

    洪紱曾:進入WTO以後,如何提高農業的競爭力,提高農民的素質,使得農民增收,是我們委員普遍關注,更是中央和國務院非常重視的問題。去年在中央的領導下,地方和基層幹部作出了努力,農民收入有了恢復性增長,在今年朱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採取更有利的措施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農民增收出現現在的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農業進入新階段,供求的關係發生變化,因此有的農民甚至種了大宗農産品以後,雖然增産但是不一定增收;

    第二,總體來説科技含量不高,農業成本相對比較高,勞動力的價值、勞動資料的成本比較高;

    第三,鄉鎮企業發展很慢,以工務農和吸收農民就業這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第四,農民的負擔相對還比較重。

    由於農民增收的這些問題,使得社會上城鄉收入的差距逐漸拉大。去年,農民增收4.2%,但同時城鄉收入增長8.5%,收入差距在拉大。另外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農民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城鄉差距比例大概達到了2.8:1,比80年代增加了1倍;農業和其他行業的比例大概是2.5:1,農業和農民處於一個不利的地位,有礙于農業發展、農村的穩定和農民的增收,特別是對國民經濟拉動的因素來講,要拉動內需,農民是最廣大的群體。如果農民不能增收,他的購買力不能發揮,啟動內需就有了一定的局限。

    農民增收的問題,應該綜合解決。

    第一,我認為要搞好農業的産業結構的調整,使得農民真正地不但增收,而且要增效。

    第二,我們要增加農産品科技含量,要創新,要推廣一些先進的有效的成果,使得農産品不但品質好,而且安全,符合國際國內市場上的要求,增加競爭力。

    第三,增加對農業的投入,特別是要注意一些中小型的基礎設施,使得農民能直接得到實惠的項目。

    第四,振興鄉鎮企業,促進城市化,城鎮化的發展,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夠在二、三産業上得到發展,增加農民增收的領域。

    第五,穩定現行的政策,比如土地承包政策。當然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出現的土地流轉的現象,我們要本著自願、有償、依法、規範的方針進行處理。我們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有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視,加強領導,我們農民增收的問題一定會逐步的得到解決。

    

    洪紱曾簡歷

    1932年8月生。現為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學會會長,中國草原學會理事長。

    1949年考入復旦大學農學院學習,1953年由瀋陽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大學畢業後長期在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從事農業科學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1989—1997年擔任農業部副部長。

    人民網 2002年3月0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