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的天安門廣場  

    一隻“龍”形的風箏正悠然地飛翔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早春的微風載著人們的歡聲笑語,傳遞出祥和寧靜的氣息。

    頭戴維吾爾族小帽的老漢艾合買提坐在天安門廣場的華燈柱下,“我第一次來北京”,他操著一口夾著維語的普通話,指著不遠處天安門城樓頻頻點頭。“這裡大,真大!”逛了一個多小時的他揉著腿,不時向剛剛參觀過的人民大會堂眺望。

    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象徵的人民大會堂,興建於1959年,以其宏偉、寓意深刻的造型成為當時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築”之一。每年春天,乍暖還寒,來自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將聚在這裡履行使命,傳達各階層的民意。這裡孕育著中國百姓的新希望。

    午後的天安門廣場,遊人如織,熙攘如常。正在這裡值勤的保安小王興奮地對記者説:“‘兩會’就要開幕了,天安門廣場的遊客有增無減。今天有點陰天,但放風箏的人卻一點也不比平常少。希望明天是個大晴天,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明天開幕。”

    五彩的風箏,精緻的紅旗,是天安門廣場上最熱銷的。“紅彤彤的小紅旗,是拍照時最好的裝飾,還能表達我此時的心情”,還在讀大學一年級的小李遞上了一元錢,仔仔細細地挑了一面。“再來一面申奧的吧”,小販殷勤地説:“這個今年仍然熱銷,一天能賣出上百隻呢!”

    與大會堂遙遙相對的歷史博物館前,巨幅海報在大理石柱下分外醒目。《大唐風韻——唐代社會生活展》和《珍藏特展》正在展出,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歷史在遊人眼前一頁頁展開,遠逝的昨天與興旺的今天,折射出中國人的光榮與夢想。

    春節剛過,外地務工者陸續從全國各地涌向北京,來北京找工作的山西天鎮縣的小郭漫步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的廣場上。他説:“等我掙了錢,就把老婆接過來,也讓她瞧瞧天安門,參觀人民大會堂。要能看上奧運會那就更好了!”

    據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估計,由於受申奧成功和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北京市今年對外地民工需求總量將首次達到100萬人。

    廣場上三三兩兩的中外旅遊者,正忙著給同伴拍照。來自山西長治的回族農民陳先生今天專程趕來北京接母親回家。一個多月前,他送母親去麥加。“母親已經76歲了,去聖地麥加朝覲是她一生最大的心願。”陳先生説:“現在家裏富裕了,明年我自己也要去。”據介紹,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每年在回曆10月都要組織穆斯林包機到麥加朝覲。

    人群中,一對外國夫婦推著嬰兒車在廣場上悠閒地漫步,車中孩子稚嫩的小手中搖著一面小小的五星紅旗。

    據北京市旅遊局公佈的數字顯示,2001年北京市接待海內外旅遊者7700余萬人次,比上年有顯著增長。中國“入世”給北京帶來更多的國際性商務、會展和文化交流等活動,聲勢浩大的各種申奧宣傳活動以及最終申辦成功使北京為世界矚目。

    “謝謝您的合作”,加一個標準的敬禮,這是交警小陳每天履行職責時最多的語言和動作。今年他像往年一樣站在天安門前疏導交通,“這裡是北京最繁華的路段,更是通往人民大會堂的要道”,説著他從口袋裏拿出手帕拭了拭堵塞的鼻子。“每年初春都要這樣忙一回,習慣了……”他一邊説著,眼睛還不時地觀察著路況。

    新華社2002/3/3


網站“兩會”報道各顯神通
姜德明:拄著拐杖忙議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