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6千年前就有人類居住

      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天發佈的新聞公報中指出,近年來考古發現證實,早在6000年前,香港地區就有人類居住。

    新聞公報稱,近年來經香港古物古跡辦事處的考古發掘,發現在香港屯門地區的掃管笏、龍鼓洲、青山灣一帶,埋藏了不少史前遺物和多處重要遺址。公報説,這一發現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此處就有人類活動和居住。

    屯門位於香港新界的西面,據唐代的史書記載,該地名的由來與軍事屯駐有關。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馮濃今天表示,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在屯門地區先後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漢代、唐代以至時清時期的遺物和遺跡。

    馮濃説,這些遺物和遺跡的發掘和出土,不僅反映了屯門地區豐富的文化遺産和悠久的歷史,而且表明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史前文化面貌完全一致。

    香港的考古專家表示,屯門的考古發現表明,中華民族先民早在6000多年前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繁衍。屯門考古也證明,香港地區的先民主要是古百越人。這表明,珠江三角洲的史前文化面貌,與粵北甚至華東沿海一帶的文化是相通的。

    據稱,在屯門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西元前4000至2500年)中,發現了大量的彩陶圈足盤、彩陶罐和細繩紋夾沙陶釜,還有石拍、石錛和石餅等生産用具;在新石器晚期的遺址中,發現了數排柱洞的幹欄式房屋、灶洞、石器作坊、製作精裝的石塊和象徵權力的石鉞等遺跡和遺物;在另外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石器和青銅器。

     新華社2002年01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