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資料免費用

       從今天開始,我國各級氣象部門將通過網路等多種方式,隨時向社會發佈最新的基本氣象觀測資料。其他科研單位和社會公眾均可無償獲得這些氣象數據。

    

    國家科技部和中國氣象局今天在京聯合宣佈,新制定的《氣象資料共用管理辦法》正式頒布實施。氣象部門率先免費與社會共用本部門擁有的基本氣象數據。與此同時,由科技部推行的科學數據共用工程開始啟動。其他行業的科學觀測資料和相關數據也將陸續實現行業之間的免費共用。專家認為,這意味著長期困擾我國科技事業的科學“壁壘”將逐步拆除。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李黃介紹,今天開始免費共用的氣象數據,包括全國194個地面氣象站和85個高空氣象站每天所觀測的溫度、濕度、風速等實時數據,以及每月、年的氣象統計資料等。不過,免費對象為非營利性的科研和教育機構,商業性機構除外。而且,免費提供數據資料本身,不包括由於交換、共用數據過程中所産生的交付費用,但只收取少量的成本費。

    

    氣象部門率先打破數據“封鎖”,給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帶來極大的便利。而更多行業數據實現共用,將促使我國更多科技創新的産生。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指出,全國科學數據的共用機制將為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科技部基礎司司長邵立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科技領域因相互封閉而進行重復建設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據他所知,有一個課題組在進行黃河流域水資源研究時曾申請100萬元資金,而這筆錢主要用來購買其他部門在這個領域的基礎觀測數據。如果不買的話,就必須自己重新進行類似的觀測。

    

    中國科學院一位專家向記者表示,科研機構相互封鎖而造成的科學“壁壘”,已經給我國的科研帶來難以統計的損失。一方面是重復建設,另一方面,已經取得的科學數據資源被閒置和浪費,沒有實現其應有的價值。這種狀況,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早該拆除這個“壁壘”。

    

    科技部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繼氣象數據共用之後,我國地震及地球物理領域的科學數據也即將實現共用,相關法規已經擬定。而這些只是實現全國科學數據共用工作的開端。

    

    據悉,在科技部統籌協調下,我國將制訂科學數據共用的法規,並且以各行業、各部門和有關科研機構的科學數據為基礎,建立一批致力於數據共用的國家數據中心和專業數據網,形成全國的科學數據共用體系。(張東操)

    

    《中國青年報》2001年12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