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直面四大挑戰

    我們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在多哈會議一槌定音宣佈中國正式加入WTO後,這個問題就擺在了每個中國人的面前。對於中國銀行業而言,五年內逐步取消對外資銀行限制的日程表已經公佈,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直面問題,迎接挑戰。

    挑戰之一來自於利潤控制的挑戰。商業銀行同樣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必須增強盈利能力,這已成為國內商業銀行的共識。然而在對利潤來源、獲利手段的控制上,我們和國外銀行仍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不少國際性的大銀行通過經營全球化、業務多元化分散風險、穩定利潤源,另一方面他們對其各個區域、各項業務乃至各個産品都實行近乎即時的盈利監控,一旦發現某項産品出現虧損或是盈利下滑,立即分析原因,以考慮是否退出(取消或賣掉該業務),擁有了利潤控制的有效手段和能力,即使船大調頭也不難。

    挑戰之二來自於管理模式和經營定位的挑戰。商業銀行的經營定位和管理模式在國外並不是單一的,德國銀行有德國模式,英國銀行有英國模式,這些模式都是當地銀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通過多年的磨合、改進和制度創新發展起來的,是市場競爭培育和適者生存的結果,無論是“巨無霸”式的國際大銀行,還是規模很小的合作互助性質的金融機構,都擁有一塊生存空間和市場,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縫隙很小,並且存在一些獨特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如德國的合作銀行系統和船舶融資等,都極具本國特色。外國銀行要想進入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和投入。反觀我們的銀行,無論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還是數家股份制銀行,發展的方向和模式都很類似,在同一經營層面上存在激烈的競爭,而市場縫隙卻很大。

    挑戰之三來自於客戶行銷的挑戰。國內銀行正逐步樹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不少銀行推行了客戶經理制,由客戶經理將客戶的需求集中起來,提供一站式服務。而國外銀行在走過客戶經理行銷階段後,已經形成了客戶經理培育的有效機制和運作體系,轉而強調為客戶經理提供強有力支撐的內部支援系統。其一加強各産品線的管理,有專門的産品經理和行業分析人員,分析風險,開發新産品,提供充分的産品支撐,國內銀行視為客戶經理主要業務的貸款則僅作為一種産品,審貸人員成為産品經理。其二通過內部結構扁平化和CEO行銷為客戶經理提供銀行高階的直接支援,提高整體行銷能力和對客戶需求的反應速度,行銷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其三通過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提供資訊和技術支撐。

    挑戰之四來自於人力資源的挑戰。與其他挑戰相比,這一挑戰被公認對中國銀行業威脅最大。在走過服務品質、銀行形象、風險把握能力等競爭階段後,WTO的進入將把中國銀行業帶入以創新為主的競爭階段,無論是産品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還是制度創新,人的因素都擺在第一位,外資銀行的進入將促進中國銀行業的創新,同時也將帶來對人力資源的激烈爭奪,因此留住人才才能保持競爭優勢,人力資源的培育和維繫機制將成為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金融報》 2001年11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