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圈經濟成廣東政協會議上關鍵詞

作為全國經濟最發達省份的廣東,目前所面臨的能源消耗和缺乏,環境保護形勢的嚴峻正成為廣東省政協九屆三次會議關注的焦點。會上,“迴圈經濟”成為委員們談論最多的話題。

政協委員盛南方説,迴圈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是在物質不斷迴圈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從物質流動的方向看,傳統工業社會的經濟是一種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即“資源→産品→廢棄物”,而迴圈經濟的增長模式是“資源→産品→再生資源”。迴圈經濟的核心是“減量化、再利用、再迴圈”。

政協委員黎維賢説,發展迴圈經濟,首先要在“節能”上花功夫。據廣東電網最新預測,2005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2709億千瓦時,將比2004年增長13.5%。估計這個耗電量約佔全國的八分之一。

廣東省政協常委、國家高效節能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華賁説,2004年中國進口原油1.2億噸,這原來是2010年的估計數。而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我國2004年原油産量大概是1.75億噸左右。

委員們呼籲,廣東應發展太陽能成為可替代資源。廣東每年晴天接近280-300天,太陽能十分豐富。應大力推廣太陽能相關産品的運用,如太陽能熱水器等。

“垃圾發電”也成為委員們發展“迴圈經濟”的重要建議。垃圾焚燒發電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染,被普遍認為是無害化和資源化的環保方式。但投資大,運作成本高,又缺乏配套政策,所以此項發電一直髮展緩慢。目前,廣東城市生活垃圾量非常巨大,以填埋方式處理又受土地的制約,還可能第二次污染。因此,尋求焚燒垃圾發電的方式是一條值得考慮的途徑。

致公黨廣東省委員會的提案中説,廣東省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勢必造成“高增長帶來高污染、高損耗”的局面。要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就必須引入“迴圈經濟”的概念,而首要的是重視清潔生産。

從美國、澳大利亞、荷蘭、法國、丹麥等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實施清潔生産的污染預防措施是工業企業不減少經濟利益的同時大量削減污染産生量、抑制環境惡化的最有效的方法。

政協委員盛南方説,目前廣東正從單個企業、企業群和社會整體三個層面大力發展迴圈經濟。2003年至今,已有22家企業被命名為“廣東省清潔生産企業”,其清潔生産的投入合計達37277.5萬元。

然而委員們認為,清潔生産的推廣力度還遠遠不夠。一些企業負責人對清潔生産還不了解,他們不願在實施清潔生産方面加大投入,增加企業經營風險,而政府一方面缺少強有力的技術指導,另一方面也缺少相應的清潔生産激勵政策和資金補償,使得企業自願實行清潔生産的積極性不高。應從政府相關部門、宣傳教育等方面加大促進清潔生産的力度。(鄭天虹)

新華網 2005年1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