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速推進國有銀行改革

隨著與外資銀行“短兵相接”的時代靠近,中國國有銀行在即將過去的2004年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國有銀行的改革正在有效推進,終極目標是:擺脫種種干擾,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國有銀行正以更健康的方式運營,最好的證據是其不斷增強的盈利能力。今年1至9月,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經營利潤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1.5%、81.6%、23.7%和21.5%。自去年以來,為治理投資過熱,中國採取了包括控制信貸規模在內的一系列經濟手段開展宏觀調控。國有銀行則在減放貸款的同時,積極調整信貸結構,避免向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項目放貸,加強對有市場的企業和行業的支援。

公司治理在中國還是一個較新的概念,但各大銀行顯然對此高度重視。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相繼成立了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和高級管理層,還專門聘請了獨立董事,董事長和行長都不是由一人擔任。中國銀行諸如“處長、科長、科員”等行政級別將不復存在,23萬員工重新競爭上崗。

國有銀行上市廣受關注,中行和建行的新任行長表示爭取明年上市,股民監督有望促使國有銀行完善經營機制。中行、建行還在積極與潛在的戰略投資者商談,意在拓展中國市場的外國金融機構如果購買中國國有銀行的股份,無疑將帶來更加市場化的經營理念和方式。

最近,政府部門高層透露的資訊顯示,中國最大的國有獨資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經過精心醞釀準備,不久即將啟動。鉅額不良資産一直是工行股改的一塊“心病”,對此,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説:“總的來説要注資,要剝離一些不良資産。”

中國曾在1999年專門成立四大資産管理公司剝離了國有銀行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産,但剩下的壞帳仍然很多。令人鼓舞的是,近年來國有銀行新增貸款的不良率不算高。截至今年9月末,工行、中行、建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降至19.46%,5.16%和3.74%,農行的不良率在今年頭9個月也降低了3.64個百分點。8%是國際上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由於中國政府在去年底動用國際儲備向中行和建行注資450億美元,加上其盈利,目前這兩個銀行業改革“排頭兵”的資本充足率均已“達標”。

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中國將在2006年向外資銀行完全開放市場,包括對中國居民提供人民幣業務,而外資銀行在業務拓展、創新和組織管理方面較國內銀行有明顯優勢,因而業界一直非常擔心其對中國銀行業帶來的巨大挑戰。但是,專家認為中國銀行業目前的改革步調和發展節奏很好,決策層顯得胸有成竹。(記者 王衛平)

新華網 2004年12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