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後美國那些行業最沾光

    9-11事件之後,美國一些大公司紛紛裁員,收益警報接踵而來,道.瓊斯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雙雙大跌,航空、飲食、旅遊、娛樂、郵政等行業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但也有不少人,不少行業借此機會異軍突起,好好地“撈”了一筆。

    .安全保衛不斷加強,保安行業人手吃緊

    9.11之後,在布希的提議之下,美國航空公司的航班上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加派航空警察。美國政府還將撥鉅款加強建設駕駛艙的安全,如安裝新設備限制駕駛艙的開門次數,加固駕駛艙的艙門,安裝攝像鏡頭監控機艙等。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美國公司都在著手加強保安工作,竟致于許多保險公司都抱怨人手不夠。保險公司紛紛貼出大幅招聘廣告,緊急招募人手,對新人進行培訓,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保安公司也迅速引進了一系列先進技術,包括在機場專用的炸彈偵測技術。

    .美國百姓不敢商界,網路經濟大行其道

    世貿樓一毀,在世貿中心的許多公司都後悔不迭,因為他們的許多數據都未進行備份,於是乎這些公司紛紛投向提供專業數據恢復的電腦公司。9.11以來,許多提供數據備份恢復服務的公司都忙得不可開交。受益最大的當然要數擁有3000名這方面專業人員的IBM公司——9.11之前,IBM按月向客戶收取費用;9.11之後,IBM開始按天收費。

    遭恐怖襲擊後,企業和政府部門更加認識到了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資金,購買維護網路安全的軟硬體設備。

    新聞網站也償到了甜頭。在對9.11事件的報道中,許多新聞網站的表現突出。美國的美國有線新聞網路(CNN)網站流量空前高,在撞機發生後一小時之內,該網站的瀏覽頁次就高達900萬,而平時每日的瀏覽頁次僅為1100萬左右。

    .普通電話不太管用,衛星通訊成為新寵

    世貿樓倒塌,附近地區的有線和無線電話網路被嚴重破壞,通信受阻。衛星電話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保證了救援工作等重要通訊的暢通。此次事件為兩家衛星電話公司——銥全球通訊公司和全球之星——提供了一個走出困境的契機。

    由於衛星電話是通過低空繞軌飛行的衛星網路來傳輸信號的,因此它能在沒有傳統通訊網的情形下,提供通訊服務。這一特點也使衛星電話成為災難時期的首選通信工具。9.11之後,銥全球通訊與全球之星的的電話銷售量和使用的情況明顯改觀。

    企業和政府受到這場災難的啟發,也開始重新評估緊急事故發生後如何保持通訊暢通的問題,考慮更多地定購衛星電話。

    .白色粉末襲擊美國,藥品行業當然賺錢

    炭疽恐怖襲擊美國之後,生化恐怖給美國國民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人們蜂擁購置相應的藥物和醫療用品。一時間炭疽疫苗脫銷,其他抗生素藥物也是供不應求。密歇根州一家醫藥公司宣告炭疽疫苗脫銷,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提出申請,要求擴大規模。政府當即鼓勵該公司提高生産工藝,生産更多疫苗。

    為了躲避炭疽粉末的侵襲,很多人都戴上了大口罩,口罩成了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國內最熱銷的醫療用品。據悉,在受災最深重的紐約市,口罩曾一度脫銷。

    .心情煩躁小吃解憂,休閒食品市場看好

    9.11事件之後,飽受恐怖折磨的美國人開始狂購猛吃休閒食品,以緩解焦慮情緒。9月份休閒小食品的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4%,僅薯片的銷售就增長了13%。

    一向注意飲食健康的美國人不再拒絕垃圾食品,從巧克力、咖啡到馬鈴薯片、花生,人們不停喝,不停吃,籍此忘記9.11的傷痛和炭疽的恐慌。據分析,導致這一現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壓力”。不管美國人是否願意承認,過去的兩個月對美國人來説實在是一個很難熬的時期。而這些休閒食品通常都是和愉快而又平和的感受聯繫在一起的,可以舒緩人們的情緒。

    .9.11成為大熱門,主題商品特別好賣

    國難當頭,美國民眾愛國熱情大漲。9.11恐怖襲擊之後,國旗的銷售量大幅增長,僅11日一天,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就售出了11.6萬面國旗,而去年的9月11日只賣出6400面。在家門口、汽車上懸挂國旗成了流行時尚,也是人們表達愛國之情和不為恐怖打倒的堅強意志的一種方式。

    今年的萬聖節期間,人們裝神弄鬼的興致大減,自由女神服、山姆大叔服、消防員服、警察服和醫生服等愛國服飾成了最搶手的服飾。

    .如今美國誰坐飛機,地面交通生意火爆

    最先受到9.11事件衝擊和受打擊最嚴重的恐怕莫過於美國航空業了。乘客的數量驟減,幾家航空公司面臨破産的危機。自美國國內航線重新開通後,在政府的鼓勵下,航班的乘客率也僅為54%,而9.11事件之前為67%。

    從航空交通分流出來的這部分旅客自然而然地轉向了陸地交通工具。人們盡一切可能避免乘坐飛機,長途巴士,火車的生意明顯比以前火了。(中原)

    中國日報網站2001年11月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