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中國城市新挑戰

    中國城市正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成了當前中國城市的新挑戰。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楊重光今天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就這一焦點問題進行了剖析,並提出了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環節和措施。 統計顯示,至二000年,中國城市已達六百六十七個,比一九七八年增加四百七十四個,全國城市化水準達到百分之三十六。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城市作為先進生産力代表的地域空間,將率先進入小康社會,並實現現代化。因此,世紀城市的發展任務和規模必將進入一個新時期。

    楊重光認為,中國城市發展將形成新特點:城市以數量增加為主向建立和完善城市體系為主發展;從規模擴張型向品質效益型發展;已物質消耗型向人才培養型發展;城市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城市居民由單位包乾制向社會化、市場化、社區化發展。

    他列舉了目前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包括:水資源短缺,管理欠佳;土地資源有限,城市用地面積不斷增加,城鄉爭地突出;城市人口膨脹,就業壓力加重;環境污染嚴重,生態平衡遭破壞;道路擁堵,交通緊張;地區差異明顯,貧富分化突現;人口素質堪憂,老齡化社會問題多等。

    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楊重光提出,正確的城市發展觀念和建設方針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必須使包括住宅建設、住宅模式在內的整個城市建設構想,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富有特色。

    經濟結構的調整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現代城市中,産業結構的配置和選擇,要盡可能的從依賴物質資源向依賴經濟資源、人才資源、知識資源轉變。一些資源型城市更要調整産業結構。

    國家正確的政策取向是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制度環境。例如産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土地政策、稅收政策、社會保險政策等都將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楊重光還認為,要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還要有基礎設施建設的物質保證,合理利用土地,以及全面提高居民素質。(完)

    新華社2001年11月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