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市長論壇昨天開幕

2004中國市長論壇昨日開幕,全國各地近70個城市數十位市長以及國內知名的銀行金融家、城市科學研究專家共約400多人齊聚廣州花都,縱論“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為期兩天的中國市長論壇由中國市長協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和廣州市政府共同主辦,分“城鄉統籌規劃與協調發展”、“城鄉統籌管理與建設”、“

投融資與城鄉經濟”三大板塊。建設部部長汪光燾作主題發言時指出,進城務工農民也是城市的納稅者,應該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享受城市的文明,融入城市社區。

廣州市常務副市長沈柏年介紹,在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方面,廣州確定了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的城市發展戰略,加快了老城區改造,並著力發展新機場物流和高新技術産業區、東部産業帶南沙開發區等九個片區,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努力實現新舊城區和城市的協調發展。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鄭京平以及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司司長楊偉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等,則分別從投資政策優惠利弊、我國如何做好國內與國際統籌、科學發展觀與區域規劃、區域經濟,香港土地利用與房地産開發中的問題等論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引得與會者一陣陣掌聲。

主辦單位中國市長協會負責人表示,要精心打造“中國市長論壇”這一閃亮的品牌,遵循溫家寶總理要把市長協會建成為“交流城市工作的紐帶,開展城市合作的橋梁,研究城市問題的論壇,培訓城市領導的基地”的要求,實踐“為城市發展服務,為市長工作服務”的宗旨。

農民是城市的真正納稅人,應完全跟城市人平等地享受教育、基礎、文體等公共設施;限制已有的三個大城市群的發展,鼓勵發展次集城市群,甚至中國可以發展20個大城市群;中國的城市規劃多數流於形式,應從城市群的角度多個城市共同規劃,改革中國現有的規劃體制……在昨日進行的中國市長論壇上,部長、學者、實踐工作者碰出無數的“智慧火花”。

農民是城鎮化不可缺少的力量

國家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等領導共同呼籲,應該讓農民工穩定下來,不再成為流動於農村和城市的“候鳥”。有關調查顯示,統計有60%的農民流向了東部的城鎮。“當前中國城鎮化實際上是講一、二、三産業結構調整,必然會帶來城市人員就業、職業與地點的變化,實際上現階段的城鎮化是城市繁榮帶動農村的繁榮。”在指出現階段是城市繁榮帶來農村繁榮後,建設部部長汪光燾特別強調了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問題。他認為,當前經常討論到的民工荒,就是原來農民就業比較多的地區,民工就業的人數在下降,或者説農民是在按照自己的利益來選擇就業地點,反映出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的價值取向。

“我們做了調查,實際上離開農村土地的農民並沒有減少,僅僅是由於今年的農業政策好,天幫忙人努力,農民開始注意到他自己原有的土地,而不願意離開自己土地家鄉過遠的地方工作。這裡有經濟利益問題,比如説廣東地區,提高50塊錢甚至更多的工資,不足以3個月回去一次的路費。同時,農民富餘勞動力向城市産業轉移,希望得到就業崗位、合理的流動收益、低的居住成本,所以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國城鎮化道路中農民問題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所以農民在推動城市化建設中,應該是不可缺少的力量,實際上我國已經有1.3億農民離開土地,已經有9000萬的農民在城鎮生活。”汪光燾説。

三個城市群對全國GDP貢獻不到四成

有學者戲言,21世紀可能是超大型城市群的世紀。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介紹,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一些大的城市帶或者説大的城市群,對整個GDP的貢獻已經超過了50%以上,比如説美國紐約、芝加哥、洛杉磯三大城市群,他們對於美國整個GDP的貢獻,已經達到了65%。日本的東京、大阪、名古屋對整個GDP的貢獻達到75%,而中國最大的3個城市群,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對中國整個GDP的貢獻也就38%。

“我認為中國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必須建立3個、5個、10個、15個、20個大的城市群,我們必須進行集約性的依託城市發展,我們中國的經濟才會有效率,才能實現中國真正的現代化和我們的新型工業化。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有任何的猶豫,因為發達國家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沒有城市化就沒有工業化,當中我們可能要付出一些代價,但是這些代價是必需的,中國可能會慢一些,但是慢也要加快去做。”龍永圖説這幾句話時擲地有聲。

汪光燾強調,在城市群發展的過程中,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要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保護基本農田,這是城市領導者的基本責任。他介紹説,從1996年到現在7年時間,我國減少了耕地1400萬畝。為此,汪光燾提出了緊湊性城市的概念,以節約使用土地。

多數城市規劃流於形式

龍永圖説:“最近我看到一些城市的規劃也好,計劃也好,我感到非常沮喪。這樣的規劃有什麼用呢?如果我們的市長,我們的規劃部門認真回憶一下過去的五年計劃,那些五年計劃有多少能夠實現呢,所以我們怎樣避免這些産業分工的雷同、規劃的雷同,形成真正的合理分工,按照供應鏈和産業鏈的理論佈局,來形成城市群的分工,確實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分析道,原因是多數城市規劃的帽子基本一致,都是政治上的帽子,尾巴結論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中間的自主産業也大體相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司司長楊偉民甚至開玩笑説,城市規劃如此雷同,以至於遮蔽掉城市的名字後,可能都猜不出是哪個城市的規劃。汪光燾透露,改進城鄉規劃編制工作,已經提到我們的日程,城鄉規劃的編制要注重確定從開發項目為主,逐步過渡到注重保護和合理使用各種資源,明確空間管制的要求,要從注重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定位到確定合理的發展標準促進人居環境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抵制“競相優惠”惡性競爭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鄭京平在做完“宏觀調控下的中國經濟”主題演講後,話鋒突然一轉,向現場的市長們拋出一個有關招商引資中的競相優惠的敏感問題。

鄭京平説,當前全國各地包括不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競相出臺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各級政府應想辦法消除地方競相優惠的惡性競爭這顆毒瘤。鄭京平分析説,不少地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競相優惠危害可能有二:其一是政府利益受損,將自己的血本都賠上去了,吃老祖宗的飯、吃現在的飯、吃將來子孫的飯;還有一種可能是政府誠信受損,先前開出很多優惠條件,後來很多承諾沒法兌現。如何抵制競相優惠帶來的危害?鄭京平指出,最重要的是建立機制,將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改變為投資者之間的競爭。

龍永圖給市長們提個醒

施政要有“城市群”概念

昨日,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給市長們“指點迷津”的時候,再三提到了“城市群”概念。他判斷,“21世紀是大城市帶的時機!”雖然目前中國還未形成真正的城市群,但他認為,未來的中國必須建立更多的城市群,這是大勢所趨。所以,他提醒市長們要有“城市群”意識,從過去管理“城市”的概念轉變為管理“城市群”的概念。他説:“城市的管理者必須以周邊城市的發展來判斷城市本身的發展,否則,該城市就會有被‘邊際化’的危險。”

在目前洶湧而來的全球化、工業化和科技化、資訊化等背景下,中國的市長應該怎麼做?過去挂在廠長們嘴巴上的“搞市場,找市長”還行得通嗎?龍永圖認為,中國市長們經常做的工作,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要管經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隨著全球産業的大轉移,出現了生産鏈和供應鏈新的形式。龍永圖因此建議,市長管經濟,應該從管企業逐步過渡或者説轉移到管供應鏈和生産鏈。“因為如果我們孤立地管企業,是管不好經濟的,如果我們孤立地為企業服務,是服務不好企業的,我們應該逐步地將我們的眼光、重點轉移到怎樣管理生産鏈、供應鏈的運作上,而且要降低産業鏈和供應鏈運作的成本。這是我們想講的在城市和市長管理方面,應該實現的第一個轉移,就是從管企業到管供應鏈和生産鏈的轉移。在這樣的轉移過程中,對市長在管理企業和管理經濟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任務。”龍永圖説。

對於目前正在蓬勃發展的城市群,龍永圖指出,城市群的首要任務,就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就是解決農民工的問題,解決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問題。“如果中國在未來10到20年,不能將1.2億農民成功轉移到城市來,讓他們在城市裏安居樂業,那麼中國的發展可能會遇到相當大的瓶頸。我們在管理城市方面,要逐步地從管理單個城市到管理城市群,有這樣的觀念和方法。”龍永圖説。

在西方發達國家,現代管理城市最新的觀念,就是使城市變成健康和綠色的城市,所有市長談到城市管理,無非是談環保問題、水資源問題、能源效率問題、垃圾處理問題、污水處理問題。龍永圖認為,我們的市長在10年、20年、30年之後,也會逐步從現在主要管經濟,到管理一個現代、健康、綠色的城市方向發展,實際上中國很多城市也在向這個方向發展。在觀念問題上,要使城市成為吸引勞動力,特別是高素質勞動力的地方。所以怎樣培養高素質的勞動力,變成了一個城市的核心問題。

牛文元解讀“十一五”期間中國城市化戰略規劃

珠三角2020年前可建成組團式城市群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昨日表示,珠三角目前發展組團式城市群時機很成熟了,如果順利,應該可以在2020年前完成組團式城市群的組建。

牛文元説,這有三個根據:首先,珠三角各個城市發展基礎很好,開發早,經濟社會發展已經步入成熟。很關鍵的是,珠三角的城市都在統一的行政管轄範圍內,這就大大降低了組團式發展協調的難度。

其次,目前珠三角正處於産業結構調整的時期,處在産業升級的關節點上。這時各種資源要素都在重新配置的過程中,這就給各城市重新進行功能佈局帶來了“衝擊力”,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契機。

第三,珠三角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有好底子。珠三角歷史上就是華南地區的出海口,中國的大門戶之一。歷史上珠三角很早就種下了組團式發展的“種子”,有“迴圈發展”的經濟意識。比如著名的桑基魚塘,就是典型的迴圈發展意識。而組團式發展的核心就是迴圈經濟發展模式,這便與珠三角的歷史傳統不謀而合。

牛文元還透露了中國城市化戰略設計中由點、線、面組成的“三維分佈”制高點:培育三大城市群(面);創建七大城市帶(線);發展若干中心城市(點)。據預測,中國城市化戰略制高點一旦成熟和完備後,將有全國人口的50%、全國GDP的80%、全國工業總産值的90%、全國進出口總額的95%在約佔國土總面積不到6%的地域上生成。

“其中,制高點的最本質體現,就是必須首先加速建設國家的三大組團式城市群”,牛文元強調。接下來又是一串驚人的數字:可以預計,中國三大組團式城市群的土地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僅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3%,而其GDP佔全國的份額卻可達65%左右。“那時,中國其他廣大地區的‘發展壓力’才會從根本上得到緩解”,他繼續講述制高點的意義。

鄭京平看好明年我國的經濟

央行加息正面影響大

正在廣州花都出席2004中國市長論壇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鄭京平昨日表示,央行最近推出的加息政策,正面影響遠遠大於不利影響,改革的作用大於宏觀調控的作用。他同時透露,2004年全年我國的GDP增長預計達到9%,由於受國內外因素的影響,明年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略微有所減緩,但還是會溫和地增長。

鄭京平説,要分析加息的作用,首先要看加的是什麼利息。他介紹,央行這次推出的加息,主要包括:一是一年以上存款的利息的調整,二是加大浮動利率,三是貸款上浮無限制(除農村信用社外),存款利率上浮有限制。這幾點加起來就很容易發現,這次調整的意義是改革的意義遠遠大於宏觀調控,正面影響遠遠大於不利影響。他接著分析,宏觀調控有兩個方面:一是利率上去了,保護了儲戶的利益,同時不會導致居民只存款不消費現象的産生;二是利率的杠桿作用更為明顯;三是標誌著調控更加符合市場行為,避免惡性競爭的産生。他同時指出,要想貨幣政策發揮作用,還要繼續推進國有商業銀行和金融改革。

鄭京平表示,他依然看好明年我國的經濟。他分析有三大理由:第一,中國經濟處在新一輪經濟增長期的大趨勢沒有變,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參與國際化的大趨勢未變,居民消費處於升級換代的趨勢未變,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未變。第二,世界經濟處於溫和增長之中。第三,三大需求仍然能夠支撐經濟一個好的發展。他也指出了明年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土地、資金、勞動力三大要素配置不盡合理和科學,甚至可以説未按市場經濟的規律配置,容易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等。(記者嚴麗君王長庚符超軍 通訊員馬操)

《南方日報》2004年11月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