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東局勢再度動蕩

    以色列旅遊部長澤維本月17日被暗殺後,以軍從18日淩晨起出動了上百輛坦克、裝甲車和數十架戰鬥直升機,向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區發起軍事進攻,並佔領了巴6座城市,成為巴以衝突爆發以來規模最大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軍事行動。在以色列大兵壓境的情況下,跌宕起伏的巴以局勢再度牽動人心。為此,我們請本社駐外記者就巴以局勢發表自己的看法。

    耶路撒冷分社首席記者明大軍:以色列這次軍事行動是自1993年巴以簽定奧斯陸協定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進攻。時至今日,以色列的軍隊仍在巴控地區與巴勒斯坦警察和憤怒的居民發生衝突。

    以總理沙龍之所以採取如此規模的報復行動,名義上是抓捕暗殺以部長的嫌疑犯,而實質上是想利用全世界譴責恐怖主義之機,壓制巴方的反抗和激進組織的暴力活動。

    雖然以內閣中有些人因為暗殺事件而主張採取軍事報復,但以色列民眾卻擔心因衝突失控而引發新的戰爭。內閣中以工黨為代表的“左翼”20日就公開聲明,如果沙龍繼續軍事佔領巴領土,工黨將退出聯合政府。“左翼” 擔心以對巴控區的入侵將會演變為對西岸的長期佔領,從而導致巴民族權力機構垮臺,使以在軍事和政治上陷入泥潭。以議長伯格就警告説,以色列在黎巴嫩犯下的“一個可悲而又不必要的錯誤”,用了18年時間才得以糾正,現在沙龍很可能將以色列帶入第二場“黎巴嫩戰爭”。

    加沙分社首席記者馬曉霖:近3天來,以色列出動大批軍隊相繼佔領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區的6座城市,他們控制各城市的戰略性建築,摧毀巴安全部隊哨所,造成近30名巴勒斯坦人員死亡和上百人受傷。以軍的佔領致使上述城市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活基本癱瘓,巴自治政府的機構運轉已陷於停頓。

    為化解危機和平息衝突,巴勒斯坦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如逮捕數十名激進分子,取締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人陣)、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伊斯蘭聖戰組織等重要組織的軍事派別和所有自發的民兵組織和非政治派別,並把違反停火協議的行為上升到“通敵”的高度,等等。這些嚴格管制措施應該説滿足了以方的部分要求。由於巴以之間沒有引渡協議,巴方可能不會按以色列的要求將涉嫌澤維命案的有關人員交以方處置。當然,取締極端軍事派別的行動將使巴民族權力機構面臨少有的內部挑戰。

    與此同時,巴方也揭露以方暗殺巴方人員和挑動衝突的陰謀,呼籲國際社會積極干預,挽救和平進程。由於重新長期佔領巴自治區或推翻巴自治政權不符合以方的根本利益,因此,相信在各方壓力作用下,以軍會在完成既定目標後撤出自治區,使西岸的巴自治生活恢復到出兵前的狀態。

    中東總分社社長吳毅宏:長期以來,以色列一直是美國中東戰略依靠的核心。然而,“911”事件的發生使美國意識到,當前以及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它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恐怖活動。要想贏得反恐怖戰爭的勝利,沒有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支援配合,僅僅依靠同以色列的戰略同盟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美國急於把阿拉伯國家納入反恐國際聯盟。

    阿拉伯國家利用在中東格局中地位得到提升的機會,一方面強調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在反恐怖和中東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不滿,同美保持一定距離。阿拉伯國家明確表示,它們既不站在恐怖組織一邊,也不同美國站在一起,不會派兵參加美國的反恐軍事行動。阿拉伯國家在“911”事件後顯示出來的強硬立場,對美國政府調整其對中東和平問題的立場起到了某種促進作用。美國總統布希10月初表示,美國的中東和平計劃始終包含著建立“巴勒斯坦國”的設想。這是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第一次作出這樣的承諾。

    美國立場的變化已經開始對以色列的政治力量産生影響,在議會中佔多數席位的工黨成員紛紛表示,如果沙龍政府不改變現行政策,該黨將退出聯合政府。以色列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61%的被調查者支援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看來,阿拉伯國家的團結一致有助於巴以衝突和中東問題的解決。

    華盛頓分社記者嚴鋒:巴以衝突因以色列旅遊部長澤維遇刺而驟然升溫。目前正全力打擊恐怖主義的布希政府儘管憂心忡忡,但除了設法“救火”之外,一時恐怕也難以拿出令人滿意的應對措施。

    布希上臺後在巴以衝突上基本上採取“超脫”姿態,雖然偶爾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勉強斡旋一下,但始終不肯很深介入。“911”事件後,由於需要爭取阿拉伯世界在反恐怖問題上的支援,布希政府才加大了對巴以衝突的干預力度,使得中東局勢一度有所緩和。

    巴以衝突再次升溫,令布希政府左右為難。若撒手不管,問題可能危及美國苦心經營的國際反恐聯盟。有心干預,卻無拯救和平的靈丹妙藥。如果把沙龍政府逼急了,以方可能會再次強烈反彈。布希政府不久前在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做了點文章,沙龍差點撕破臉皮,美方對此記憶猶新。如果給阿拉法特施加太大壓力,恐怕會激起國際社會更多的反美情緒。

    分析人士認為,巴以目前仍處於冤冤相報的惡性迴圈之中,如果沒有國際社會積極有效的干預,雙方在短期內難以停止衝突和恢復和談。不過,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較量,以巴雙方已明白這樣一個鐵的事實──雙方誰也不能完全擊敗誰。

    

     新華社 2001年10月2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