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董建華發表施政報告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今天在特區立法會發表2001年施政報告,這也是他就任特區行政長官以來發表的第五份施政報告。報告的題目是《鞏固實力 投資未來》。

    報告共分“引言”、“迎接經濟轉型”、“經濟轉型期中的社會政策”、“提高施政水準”和“結語”5個部分。董建華説,香港回歸祖國4年多來,廣大市民和特區政府共同努力,有效維持了香港的法治、自由和開放的體系;與中央政府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各界人士對祖國的認識加深,確立和認同香港回歸後自己的新身份;“一國兩制”得到成功落實。他説,香港在政治上實現了平穩過渡,又在亞洲金融風暴中穩定了本身的金融秩序,這兩者都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賞。

    他表示,特區政府將繼續自1997年7月1日以來的努力方向,這就是以民為本施政,與全社會一起積極面對變化,勇敢迎接挑戰,建設一個文明、富庶、安定、民主、充滿新生命力的香港。

    董建華説,儘管香港人取得了足以自豪的經濟成就,但是也要注意到存在的隱憂,有一些問題會削弱香港的長遠競爭力。特別是解決香港經濟本身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仍需要時間。董建華在報告中著重就經濟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方針和政策。

    董建華説,香港目前的經濟困難有週期性和結構性兩方面的原因。香港過渡前出現的“泡沫經濟”也帶來了很大的問題。9月11日美國遭受嚴重的恐怖襲擊,更使香港經濟受到拖累,香港必須應付一段較長的經濟困難時期。

    董建華説,香港今後發展的定位是:背靠內地,面向全球,作為中國的一個主要城市和亞洲的國際都會,提供高增值的服務。香港的前進方向,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鞏固自己的強項,同時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推動新的增長。

    他説,香港人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優勢行業,如金融業和相關的服務業,以及為跨國企業所提供的服務等,都可帶動香港的經濟增長。除此之外,香港今後的發展,很重要的是要承接祖國內地經濟增長的動力。香港尤其要加強與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合作。他宣佈,特區政府明年將在廣州開設經濟貿易辦事處,加強粵港之間的商貿聯繫,併為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港商提供更佳支援。

    談到經濟轉型中政府的角色時,董建華説,特區政府今後的主要任務可歸納為五點:第一是大力投資教育;二是加強軟、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營商環境;三是優化生活環境;四是採取積極措施為弱勢社群紓困;五是對政府架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提高施政水準。

    董建華説,為迎接知識經濟的來臨,特區政府將持續增加對教育的投入,2001至2002年度的教育經費將達到553億港元,比1996至1997年度增長46%。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特區政府對基建工程作出的承擔並正進行的工程項目有1600多項,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港元,大部分項目將在2010年前完成。此外,香港兩家鐵路公司2002至2016年也將進行多條鐵路線的建設,總投資達2000億港元。

    董建華表示,特區政府各部門都要有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識,今後要繼續在架構、制度等方面作出努力,配合經濟轉型,給優勢行業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條件和空間。他還提出,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成立4個基金,協助中小企業加強培訓、拓展市場、推行有助增強其競爭力的計劃和活動,以及獲得政府的信貸保證,添置營運設備及器材。政府對4個基金的總承擔達19億港元,估計受惠企業達10萬多家。

    董建華還提出,為了進一步把握展覽業蓬勃發展帶來的商機,特區政府將投資20億港元,與香港機場管理局合作在赤鱲角興建一個新的展覽中心。

    董建華還表示,要吸引更多內地遊客入境旅遊。他説,內地漸轉富裕的龐大人口,是香港旅遊業可以開拓的重要客源。他透露,內地在這方面有兩個重要措施即將實施:2002年1月起內地將取消“香港遊”配額制度,內地赴香港商務簽注有效期也將由現在的6個月延長至最長3年,每次逗留時間可達14天。他説,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大力支援,對香港今後經濟轉型和持續發展十分有利。

    董建華在報告中提出,要增創3萬多個職位,以解決失業問題。他還提出,要加強環保工作,推進市區重建計劃。談到社會政策時,董建華表示,要讓市民可以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要保障婦女權益,關心青少年,安老敬老,要增加社區投資,共同建設一個互愛互助、和衷共濟的社會。

    董建華説,面對香港經濟轉型,特區政府本身需要與時並進,提高施政水準。

    董建華最後表示對香港的前途充滿信心,因為香港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有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援,更有香港人百折不回的剛毅和勇氣,香港一定能夠克服前進路上的困難,向光輝的前景邁進。

    新華社 2001年10月1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