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小麻雀,大問題

晏揚

    每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大概都有掏鳥窩的經歷,而且經常掏的是麻雀窩。在我國,麻雀是最為常見的鳥類,因為常見、因為普通,人們便根本沒把它們當回事兒,即使在各種各樣的動物宣傳片中,我們也很難看見麻雀的身影。不料想,如今小小麻雀已被正式列入由國家林業局制定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其身價也立即變得金貴起來。

    麻雀曾是“四害”之一。它們經常偷吃農家的小麥、稻米,與人奪食,在全國人民正為吃飯發愁的五十年代,一年吃掉2公斤糧食的麻雀,自然成了種田人的心腹大患。於是,一聲號令之下,全國各地掀起了消滅麻雀的風潮。據説有些麻雀在人們鍋碗瓢盆的震天響聲中,失魂落魄,不敢稍作歇息,以至於勞累墜地而死。可見當時的人們,真是欲置麻雀絕種而後快。

    麻雀不僅適應能力強,而且繁殖速度快,一對麻雀一年可産子十幾隻。所以,五十年代的“滅麻”風潮並沒有對麻雀種群造成太大的危害。後來,由於認識到麻雀雖吃些糧食但更多的時候仍以害蟲為食,於是人們的“滅麻”興趣驟減,對麻雀偷吃糧食的行為,也漸漸習以為常、不予嚴懲,只是在每年麥黃谷熟之際,扎一個稻草人駐守田邊地頭稍作威懾之用,或者朝這些津津有味的偷食者吆喝幾嗓子,能攆走多少算多少。

    人們在五十年代要刻意辦成的事兒,如今只在不經意間就實現了。遺憾的是,麻雀數量的急驟減少,已非今天人們所願。據專家介紹,麻雀數量大幅度減少的原因有三:其一,麻雀一直喜歡在土墻的空隙、洞穴內安家落戶,而不習慣在樹木草叢間築巢而棲。但隨著人們房屋建築方式的改變,麻雀們已很難在鋼筋混凝土的墻壁上找到安營紮寨之所,生存空間受到了限制;其二,由於農藥、化肥的大面積使用,使得麻雀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麻雀覓食變得越來越困難,繁殖能力也受到了較大影響。其三,人類過度捕殺是造成麻雀數量驟減的主要原因,如今捕殺麻雀的行為已不是為了保護糧食,而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麻雀肉質鮮美故被視為野味佳肴,以前只在大排檔上隨處可見麻雀屍首,現在連中高檔餐館裏的食客們也頗為青睞這種美食。不僅如此,還有許多農民趁鳥類遷徙季節大量捕獲麻雀,然後以每只一毛錢的價格賣給外貿公司,麻雀成了出口換匯的新品種。

    動物原本沒有高低之分、貴賤之別,只不過“物以稀為貴”罷了。麻雀雖然普通,卻也是生物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它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減少,就是成為瀕危物種的前兆。也許保護麻雀並不像保護東北虎、大熊貓般緊迫,但是,如果不及早採取措施予以保護,當麻雀種群如同東北虎、大熊貓般稀貴時,恐怕人類悔之已晚。所以,將麻雀列為國家級受保護的野生動物,無疑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明智之舉。

    保護野生動物與保護環境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互為依存、互為影響。麻雀作為一種數量龐大、有著極強生存能力的鳥類種群,它被列入野生動物保護名錄本身,就説明瞭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達到了何種危險的程度。“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呼聲已響遍全球。保護自然環境當然包括保護生物物種在內,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不僅有助於保持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夠保護生物基因的多樣性。人類歷史上許多重大的科技進步,都是從生物的某項特殊機能中受到啟發、或者乾脆就是模倣這些特殊機能開始的,那些現在看來似乎於人類沒有直接利益的生物物種,隨著人類科技水準的日漸提升,也總有被人類開發利用的那一天。從這個意義上講,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儲存了大量用以提高科技水準、促進文明進步的原材料。這樣的原材料是極其寶貴的,因為每一個生物物種的滅絕,就意味著這種生物基因的永久消失,不可能復生、不可能再造。

    據報道,全世界每天有75個生物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生物物種滅絕,很多生物物種還沒來得及被科學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經從這個地球消失了。這是讓人觸目驚心、扼腕嘆息的數字,值得全人類認真反省。那麼現在飛舞于我們頭頂、嬉戲于我們身邊的麻雀,它們未來的命運如何?這將取決於我們以何種態度去對待它。麻雀雖小,反映的問題可謂重大,通過保護麻雀來提高人們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物種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這個意義就更加非凡了。

    

    中國網2001年8月2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