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追殺“紅色代碼”

     最近幾週,一種叫做“紅色代碼”(CodeRed)的專門攻擊網站伺服器的電腦病毒及其變種急速在網際網路間蔓延,數以萬計的伺服器在病毒迅猛的攻擊下紛紛落馬。來自美國的消息説,9小時之內,美國超過25萬個網路系統被“紅色代碼”感染,據美國加州“電腦經濟”公司估計,該病毒在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已增至近20億美元。目前,其最新變種“紅色代碼II”具有更強的感染性和破壞性,已造成我國大量網路系統被感染。

    “CodeRed”及其變種集“蠕蟲”、“特洛伊木馬”、“駭客”多種病毒特徵與一身,但它在網際網路上卻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這更給這個病毒的身世添上了神秘的色彩。據瑞星公司反病毒專家介紹:“紅色代碼II”不同於以往的文件型病毒和引導型病毒,它只存在於記憶體,傳染時不通過文件這一常規載體,直接從一台電腦記憶體到另一台電腦記憶體。“紅色代碼II”病毒木馬程式釋放後,意味著電腦駭客可以對被感染電腦進行全程遙控。反病毒專家、瑞星公司總經理劉旭這樣評價“紅色代碼”病毒:“它可稱之為劃時代的病毒。如果稍加改造,將非常致命,可以盜走機密數據,嚴重威脅網路安全。”

     緣 起

    6月18日,微軟公司宣佈在ISS網路伺服器軟體中發現一個漏洞,而ISS軟體是架設網站最基礎的軟體之一,這正是駭客夢寐以求的軟體缺陷,從而引發了全球駭客對這一軟體“缺陷”的高度重視。

    7月13日,一家名為“左岸系統”的公司稱,幾臺伺服器遭到一種新病毒的入侵,利用的正是ISS伺服器軟體的這個缺陷。

    7月16日,發現微軟軟體漏洞的軟體公司程式員把一種飲料名稱賦予了這個病毒,稱之為:紅色代碼(CodeRed)。

    7月18日午夜,紅色代碼大面積爆發,被攻擊的電腦數量達到35.9萬台。被攻擊的電腦中44%位於美國,11%在南韓,5%在中國,其餘分散在世界各地。

    7月19日,這個名為“紅色代碼”的病毒開始瘋狂攻擊美國白宮網站,白宮網站管理員將白宮網站從原來的IP地址轉移到另外一個地址,才倖免于難。然而災難並沒有結束,這個蠕蟲病毒已複製變成10多萬個,並且以每4.5小時400MB的速度大量發送垃圾資訊。

    7月19日,“紅色代碼”停止猛攻進入休眠期,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活動。

    7月20日,瑞星公司通過全球病毒監控網獲得“紅色代碼”病毒樣本。

    7月31日,格林威治時間午夜整點,“紅色代碼”再度復活,在全球大面積蔓延,由於某些受感染的網站上出現“中國駭客入侵”的字樣,國外媒體産生“病毒製造者是否來自中國”的猜測,但由於首次爆發主要在美國等地,所以這只能是一種猜測。

    變 身

    7月31日爆發的病毒已經做了修改,對其中一些錯誤進行了修正,使其傳播和攻擊能力進一步加強。然而,人們卻沒有料到,“紅色代碼”變種這次撲向的是使用中文系統的網站。在病毒發作時間,病毒利用被感染的數以萬計的伺服器集中攻擊特定網站,使之在短時間內突然大幅度超負荷運轉而崩潰。

    分析表明:作為改進後的版本,“紅色代碼”可以創建300個線程在網路上搜尋未感染的電腦,當判斷到系統默認的語言是GB或BIG5時,搜尋線程數猛增到600個,佔用大量系統資源和網路資源,造成網路擁堵。更可怕的是,在感染電腦後,它還從病毒體內釋放出一個木馬程式,駐留在電腦當中,為入侵者大開方便之門。

    目前國內反病毒廠商的追殺結果是:用戶可去瑞星、金山、KILL等公司的網站下載專門清除該病毒的程式,升級病毒庫,然後再去下載微軟安全漏洞補丁。

    反 思

    反思一:通過“紅色代碼”病毒事件,證明了在網路時代,病毒傳播的速度是其驚人的,其危害也極為巨大,國內用戶還沒有對電腦安全給予高度的重視和相關的投入。這也提醒用戶應該加強做好病毒防範工作。

    反思二:瑞星等公司早在7月20日就得到了病毒樣本,並分析解剖提出了破解方法,製作出升級程式。但由於病毒發作主要在國外並針對英文網站,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病毒變種後會針對中文網站進行攻擊,所以沒有採取緊急升級措施,致使用戶疏于防範。

    反思三:國外各通訊社緊盯“紅色代碼”不放,特別是有關“中國製造”的説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該病毒的宣傳防範。

    反思四:國內企業網路應用水準不高,對於電腦病毒一般採用單機版殺毒,而且採用手工升級的方式,很難徹底根除網路病毒。

    《北京晨報》2001年8月1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