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藥品降價雷大雨小

     北京市衛生局宣佈,經過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各大醫院從即日起大幅下調消炎藥品價格。然而,許多患者卻反映,並沒有感受到消炎藥的大幅降價。

    經過市場暗訪,記者發現,我國藥品市場目前存在著價格越高、折扣越大、藥品越好銷的“逆調節”現象。

    對此,國家計委價格司負責人分析説,我國藥品生産廠家嚴重過剩,同一種藥竟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生産。按照價值規律,大多數普通藥品價格應該比較低,然而藥品價格多年來卻居高不下。這主要是“以藥養醫”利益機制導致的結果。

      為解決藥價“虛高”問題,國家規定,新藥利潤率,如化學藥品一類新藥最高不超過35%,普通仿製藥品不超過8%;批發價在出廠價格基礎上加價不超過20%(進銷差率),零售價在批發價基礎上加價不超過20%(進銷差率)。但多數藥品生産經營企業為了推銷藥品,虛列成本,虛高定價,價格折扣空間留得很大。

    這位價格司負責人還指出,現在政府定價的藥品比較少,中央、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管理的藥品品種只佔全部藥品的12%,銷售額也只佔全部藥品的50%。更主要的是很多醫院不願經營、使用降價後的藥品。藥品降價後,生産企業的銷售價格到零售價格的差價減小了,給醫生的“處方費”等好處減少了。因此,很多醫院轉而經營政府沒有定價或不屬於政府定價範圍的替代藥品。即使醫院購進了降價藥品,很多醫生從自身經濟利益考慮,仍願意給病人開有“處方費”等好處的非降價藥品。

    此外,部分地區還存在地方保護傾向,對本地一些産品成本審核不嚴,由此也産生了部分藥品價格“虛高”。

     新華社 2001年8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