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媒體熱炒女實習生失蹤案

    對於美國、以至全球新聞界來説,夏季相對而言是新聞“淡季”。

    今年夏季,與往年夏季相同,美國新聞界也有“無米下鍋”之虞,於是便竭力抓住一樁似乎牽扯“緋聞”的失蹤案。

    這樁失蹤案,涉及已在美國聯邦監獄局結束實習的現年24歲女大學畢業生錢德拉安列維,還有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現年53歲已婚國會眾議員加裏康迪特。

    因此,早在今年4月30日就已經發生的失蹤案,兩個多月後從美國首都華盛頓警方的角度看來調查工作依然沒有取得絲毫進展,而從美國新聞媒體的角度看來似乎卻有了突出價值。

    站在法國媒體的角度觀察美國媒體的表現,法新社6日在一篇報道中指出,這樁失蹤案之所以能夠激發美國媒體的濃厚“興趣”,是因為它令人聯想起前總統克林頓與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之間的緋聞。

    這篇報道,直白地以“錢德拉安列維失蹤在夏季新聞‘減速’時挑起美國媒體興趣”作為標題。

    問題在於,自從有人4月30日最後一次在健身房看到列維以來,警方既沒有找到她的蹤跡、或者屍體,也沒有確認任何嫌疑人或犯罪動機。華盛頓市警察局局長查爾斯拉姆齊7日更是出面強調説:“我們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把他(康迪特)與她(列維)的失蹤聯繫在一起。”

    值得媒體炒作的最重要因素,是康迪特承認,列維作為同樣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同鄉,是自己的“好朋友”。而《華盛頓郵報》則援引匿名消息來源提供的“線索”報道説,列維在失蹤前曾經留宿在康迪特的寓所內。對於這種兩人之間“有染”的明顯暗示,康迪特手下的助手們堅稱,眾議員與實習生之間沒有“婚外情”。

    康迪特招集的律師團對於媒體“不實報道”發出了威脅,要以“誹謗罪”提起訴訟,實際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令媒體沒有了退路,更要窮追猛打,在康迪特周圍人中間展開調查,試圖揭穿他私生活的“老底”。媒體與康迪特對陣,觸發了列維的家人參戰。7日,列維父母在華盛頓聘用的律師比利馬丁通過一家公共關係公司發表一份聲明,拋出了列維的姑媽琳達扎姆斯基提供的“證詞”,同樣暗示康迪特與列維確實是一對相好。

    扎姆斯基説,4月29日,即失蹤的前一天,列維在她的錄音電話上留言説,她希望能告訴姑媽“一些好消息”。雖然扎姆斯基至今不了解所謂“好消息”是什麼內容,但從留言的語調看,其中不含有任何不祥徵兆;相反,列維當時聽上去相當興奮。

    以親屬的身份,扎姆斯基透露説,從去年年底開始,列維曾多次向她描述與康迪特之間存在著的某種“秘密關係”。扎姆斯基在聲明中解釋説,她決定向媒體公開自己與列維之間對話的內容,是因為“我們認為,眾議員康迪特不夠坦誠,阻礙了尋找列維的進程。”

    其實,熟悉美國司法和媒體運作狀況的觀察家認為,扎姆斯基聲明的內容,並沒有更為新鮮或“驚人”的內容,或許早已透露給了警方。或許是警方並沒有以此作為辦案依據,出於某種原因沒有把康迪特確定為涉案嫌疑人,才促使她轉而投書媒體。這份聲明的真正目的,是要影響輿論。

    6日,美國廣播公司ABC也報道説,警方正“希望”獲取康迪特撥打和接聽手機的記錄,以此確定他與列維之間在後者失蹤前發生的最後聯繫。這則報道本身就否定了《紐約郵報》早先所報道的部分內容,即警方已經檢查了康迪特的手機通話記錄,並且發現列維在4月29日和30日曾經多次與他通話。

    無論如何,媒體炒作已經使康迪特“很受傷”、無法澄清自己。儘管媒體每天都盯在他身後,這位眾議員還是頂住了壓力,避免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與媒體打交道,他採用了與列維家人同樣的一招:聘用一名公共關係專家。但只要列維一天不露面、新聞淡季依舊,列維失蹤案與康迪特的緋聞,就將繼續充斥美國報端。

    《北京晨報》2001年7月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