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信貸成銀監會檢查重點

建設銀行北京分行西單支行的石永進先生10月10日告訴記者,由中國銀監會派出的檢查組上個月已經進駐建行北京分行。

這是中國銀監會組建以來對商業銀行最大規模的一次檢查。而房地産信貸業務則面臨去年央行抽查後的又一次重點檢查。

房地産信貸再次成為焦點

石永進説,像銀監會組織的這種大型檢查,一般是從管理部門開始,再往下查,“這個月將開始檢查我們,所以要開始忙了”。

9月11日,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銀監會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現場檢查將於9月15日全面展開。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稱,今年上半年銀監會已部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對相關業務進行了自查。在此基礎上,銀監會將對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總行及其所屬分支機構進行直接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貸款五級分類、非信貸資産和表外業務。同時,要特別對今年上半年貸款增長偏快的有關情況進行檢查,包括貸款增長的主要原因、投向變化、潛在風險及風險控制情況等。為此,銀監會專門成立了檢查領導小組,並設立檢查領導小組辦公室。9月上旬,銀監會專門舉辦了現場檢查培訓班,對檢查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講了話。劉明康説,“‘三項檢查’涵蓋了商業銀行的全部業務,是銀監會成立以來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的全面現場檢查。”

據透露,中國銀監會及各地銀監會(籌)已陸續派出數百名幹部趕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另據工商銀行有關人士透露,貸款增長過快尤其是房地産和汽車信貸業務增長過快,也是銀監會此次檢查的重要內容。

銀監會緣何緊張?

是什麼使得銀監會如此緊張,四大商業銀行自查了並不夠,它還要興師動眾進行全面檢查?據參加現場檢查培訓班開班儀式的知情人士介紹,劉明康説,“‘三項檢查’是銀監會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現場檢查活動,可以使我們核清商業銀行的全部風險底數,並從中搜尋制度空缺和管理漏洞,為今後防範風險打下重要基礎。”據專家分析,引發銀監會決定進行此次檢查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貨幣信貸增速過快。2002年,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85萬億元,2003年上半年即新增貸款1.8萬億元,已接近2002年全年貸款水準,其中今年6月份貸款增加5250億元,創月度貸款的歷史最高水準;7月份貸款增加額又比上年同期增長71%。截止到8月底,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含外資機構本外幣並表的餘額為16.31萬億元,同比增長23.9%,為1996年8月份以來最高水準。

貸款增長過快背後極有可能潛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高層領導和監管部門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因此,監管部門紛紛行動起來,先是央行于8月23日宣佈自9月21日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即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調高至7%,繼而是中國銀監會決定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進行全面檢查。

如果這僅僅是銀行監管部門對銀行業務的一次例行檢查,房地産界本無足驚訝。但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今年二季度貨幣執行情況報告中,分析信貸增長過快原因時特別提到,“固定資産投資,特別是房地産開發投資持續高增長”。2003年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1.9萬億元,同比增長31%;房地産開發投資3817億元,同比增長34%。在房地産、汽車等消費熱點帶動下,消費信貸快速增長。2003年上半年,消費貸款增加2459億元,同比多增1070億元,增長77%。而據本報記者了解的情況是,非典過後,一些商業銀行加快了房地産信貸的發放步伐,“我們的承辦銀行最近是加班加點,主要是辦個人抵押貸款”,北京某著名開發商説。

在這種情況下,銀監會的檢查就值得房地産界警惕了。

檢查決定房地産信貸命歸何處?

銀監會此次對包括房地産信貸在內的檢查結果是否將決定監管部門今後的房地産信貸政策走向?銀監會在11月底結束此次檢查之後,也許將會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全國房地産信貸的問題不可能很快就解決了。去年11月,央行在對各商業銀行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9月30日發放的房地産信貸情況進行的抽查中,發現違規貸款2059筆,違規金額366.68億,分別佔總檢查筆數和金額的9.8%和24.9%。問題是嚴重的。這些抽查的數據屢屢被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戴根有援引,並成為今年央行出臺121號文件的重要背景和依據。今年9月初,銀監會在部署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近期監管工作重點時指出,要“重點檢查、監測業務增長最快領域的風險控制及資産品質情況,包括房地産信貸、汽車貸款等”。

一些銀行已經警惕並行動起來。廣發銀行北京分行個人業務部李先生對本報記者説,雖然銀監會這次檢查只是針對四大國有銀行,但我們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對貸款也比較謹慎,有的分行甚至已經暫緩了包括房地産貸款在內的相關業務。9月26日,農總行下發《關於加強房地産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分行認真貫徹執行人民銀行、銀監會等有關文件精神,嚴把新增貸款投放關。(袁一泓 諸華)

《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10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