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專家釋疑今年“南澇北旱”

    最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山西、安徽、遼寧、陜西等地旱情嚴重,而南方大片地區卻是連日大雨,廣西、廣東、福建等局部地區還出現了每小時降水量大於100毫米的暴雨。在天津等城市實行用水管制的同時,廣西柳州卻已大水漫城。

    “南澇北旱”的局面還會持續多久帶著這一問題,記者專程赴北京,走訪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共同主席,原中國國家氣候中心主任丁一匯研究員。

    “目前正在嶺南珠江流域一帶的季風應該在6月中旬北移長江流域,大約兩周後北推到黃河流域以北的華北、東北。換言之,雨帶將隨著季節的轉換而逐步由南向北推移”。丁研究員深入淺出,從“季風”切入“南澇北旱”的話題。他説,季風由南而北循序推移是常規,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季風的強弱以及推進速度則發生了變化。如1998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就是季風停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不走。

    用丁一匯的話來説,造成華北、東北旱情加強的原因是:還是“季風”惹的禍。由於季風偏愛長江流域,自1999年來,我國北方大片地區降雨量明顯減少。

    丁研究員説,緩解北方旱情,還得企盼季風來解圍。但據有關氣象專家的分析,今年季風戀南厭北的情況依然有發生可能,所以南防澇、北抗旱可能還得有所準備。

    季風對旱澇至關重要,但季風何以不肯“循規蹈矩”呢對此,丁研究員的解釋是:“季風”靠正常大氣環流驅動。大氣環流取決於海洋水溫變化。海水升溫為“厄爾尼諾”,海水降溫為“拉尼娜”。凡“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全球大氣環流會影響季風正常驅動,季風或減速或增速,或停滯。與此相伴的是全球性“南澇北旱”。

    “厄爾尼諾”現象上世紀70年代僅出現一次,80年代初期和中期出現兩次;90年代“厄爾尼諾”現象頻頻出現,改變了以往平均2至7年出現一次的規律。原因何在丁研究員説: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是上個世紀末和本世紀的熱門話題,據科學測定,當今海溫普遍升高了0.5攝氏度。使偌大海洋升溫0.5攝氏度的因素太多了。人類活動太陽活動一言難盡。

    根據近400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的資料記錄,全球“氣候脆弱區”不外乎是地表乾燥、底墑農田條件差,春季大風抽,夏季高溫烤。丁研究員説,“南水北調”是解決北方乾旱的最強有力的措施。此外,現代科技手段的廣泛應用,如人工降雨,澇旱作物的交替耕作,以至於各家各戶的“儲雨設施”等等都是戰勝旱災的法寶 。

    

     《解放日報》2001年6月1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