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城市化20萬農民變市民

    到2010年,全部浦東人都將成為市民

    借助開發開放的強大動力,浦東已成為中國內地城市化發展最快的地區。昔日阡陌縱橫的田園,如今已變成林立的現代化廠房、高速公路和高級住宅區,無數世代依存于土地的農民如今成為城市人。據浦東新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最新數字:浦東開發開放 13年來,已有 20.8萬徵地農民得到安置,其中安置徵地勞動力 14.7萬人,落實徵地養老保障 6.1萬人。也就是説,有 20多萬浦東人由農民變成了市民。這個數字佔到了上海全市農轉非的 2/3。

    居住在龍東大道附近的張大嫂,每天都騎自行車去湯臣高爾夫球場。作為一名新市民,她被安排在球場內的別墅做涉外保姆。同張大嫂一樣,浦東征地農民中一些年齡在 40歲左右的女性,現在成了為外商提供家政服務的涉外保姆,由於她們淳樸、勤快,頗受東家的歡迎。當然,待遇也不錯。

    如今漫步浦東,到處可見這些新市民的身影。他們有的當上了保安,有的開起了計程車,都投身於大開發的熱潮。浦東大開發吸引著大項目紛至遝來,為轉為城市生活的浦東新市民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僅浦東國際機場建設,就有 9000人得到安置,其中大部分成了機場職工。

    浦東新區政府還創新勞動力安置辦法,使徵地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保障。早在上世紀 90年代中期,浦東就實行以“經濟補償 +社會保障 +就業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政府不包就業的安置辦法,由徵地安置單位逐年按月為徵地勞動力繳納基本社會保險費,解決了徵地勞動力的養老、醫療保障;但徵地安置單位不再為徵地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徵地勞動力實行市場就業。這一辦法開創了徵地農民進入市場就業的先河。去年,這一辦法進一步完善。

    按照新的徵地安置改革辦法,對新産生的徵地勞動力,由徵地安置單位在徵地安置時為徵地勞動力一次性繳納 15年的養老、醫療保險費;徵地勞動力享受城鎮居民同樣的就業、培訓政策;生活困難者,同樣可按規定向民政部門申請“低保”。這個新的徵地安置改革辦法,切實保護了徵地農民的基本利益。在城市化進程中,浦東新區的徵地農民與市民享受同等待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人。

    據悉,到 2010年,浦東新區將消滅城鄉“兩元結構”,實現全區郊區城市化、農民市民化。到那時,浦東不會再有郊區,全部浦東人都將成為市民。(記者/張炯強)

    《解放日報》 2003年7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