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核專家為中國鳴不平著書揭真相遭封殺

    披露事實真相的書遭到美國政府封殺

    《華盛頓郵報》最近報道,美國核武器的搖籃——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專家斯蒂爾曼撰寫了一本題為《中國核武器計劃內幕》的回憶錄,記錄了他近年來訪華的經歷,並且證明,中國發展核武器完全靠的是自力更生。斯蒂爾曼説,通過與中國專家的接觸,他認為中國並不是靠“竊取機密”而取得核技術的突破性進展。中國專家提供的詳細材料表明,事實完全不像美國反華勢力所指責的那樣。

    但是,斯蒂爾曼回憶錄的出版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按照規定,他已在大約一年半前將書稿送至美國國防部和能源部的有關機構審查,得到的答覆是“不予批准”,理由是“有損國家安全”和“危害中美外交關係”。目前,斯蒂爾曼已聘請了律師,希望通過法律程式上訴。

    美反華勢力認定中國“偷竊”了美國的核技術

    核武器小型化是核技術發展的關鍵。美國核發展史專家漢森認為,美國科學家大約用了5年多的時間,才找到解決核武器小型化的方法。這樣的技術美國人當然不會“轉讓”給中國。在他們的想像中,中國的核技術還很落後,僅僅依靠自己的能力,是根本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但是,1992年美國情報機構獲知,中國人已經掌握了這些技術。這個消息使得那些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的人極不舒服。他們想來想去,最後認定中國“偷竊”了美國的技術。這就是喧鬧一時的李文和案和臭名昭著的《考克斯報告》出臺的背景。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説,自1990年春至1999年夏,斯蒂爾曼曾先後9次訪華,與中國核專家進行了接觸,還參觀了中國的核武器研究機構。斯蒂爾曼説,他通過訪問了解到,中國的核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靠的是自力更生,而不是像美國一些人想像的那樣,靠的是“偷竊美國的機密”。他説,在他1999年夏對中國的一次訪問中,中國一位著名專家非常氣憤地駁斥了《考克斯報告》,並明確告訴他,在核武器小型化技術方面,“中國不需要美國!”

    事實表明,在核武器技術發展方面,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難題,中國科學家的聰明才智決不亞於美國專家。在斯蒂爾曼之前就有一些美國專家訪問過中國的核研究機構,並逐步了解到中國的核武器研究情況。據美中情局前官員沃曼透露,在1979年至1999年這段時間裏,僅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就有85名專家和官員訪問了中國。斯蒂爾曼的回憶錄可能是有關這段中美交流的最詳細的資料。

    在斯蒂爾曼決定出版此書之前,有不少美國官方人士就表示,通過與中國專家的接觸,他們感到中國的核研究具有相當大的透明度,美國了解到了很多東西。《紐約時報》的報道説,美國專家看到,中國製造的用於監測核爆炸的照相機要遠比美國先進。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武器實驗室前主任阿格紐也誇讚説,“他們擁有非常好的設備,有的甚至比我們的還要好……他們不需要我們的幫助。”

    回憶錄能幫助更多的美國人了解中國核武器發展的真相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説,67歲的斯蒂爾曼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供職28年。1988年,5位中國科學家訪問了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所在的新墨西哥州。斯蒂爾曼邀請他們參加野餐,後來得知他們都是中國的核武器專家。斯蒂爾曼與他們保持了聯繫,並表示希望訪問中國。1990年4月,斯蒂爾曼首次訪華,訪問了中國的核研究機構。以後他又多次訪華。據透露,在這些訪問中,斯蒂爾曼蒐集到2000多名中國核武器專家的姓名,並與中方科學家和軍方將領進行過深入討論。每次他去中國訪問都經過了美國能源部的批准,回來後也都要向情報部門彙報。

    斯蒂爾曼説,中方的透明度很高。1991年曾陪同他訪華的丹尼爾説:“我們有幸看到了局外人從未見過的東西。我們去了戈壁沙漠的試驗場,看見他們正準備把核爆裝置放入一個600米深的洞內……我覺得我們看到了很多東西。我同時也想強調,我們並沒有洩露任何機密。”中方科學家在會面時,曾表示希望就核廢料處理、核引爆“安全鎖”等方面的技術進行交流。斯蒂爾曼説:“他們希望我將這些資訊傳達給美國政府。不過,你若要把我們了解到的和我們可能會説的作比較的話,不用説,我們得到的要更多。”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説,美國曾指控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利用與美國科學家交流的機會“竊取”美國的核機密,斯蒂爾曼這本長達500頁的回憶錄如能獲出版,將會對這些指控提供不同的證明。

    對於斯蒂爾曼和其同事披露的事實,考克斯等一些頑固分子仍不願接受。考克斯稱,“中國科學家向美國同行既提供了一些準確的情況,也提供了一些假情報。美中之間核科學家的交流使中國有機會竊取美國的核武器技術,美國在這種交流中很吃虧。”針對這些説法,斯蒂爾曼和他的律師表示,解決這一爭論的最好方式是允許他的回憶錄出版。

    《華盛頓郵報》披露斯蒂爾曼出書遭禁這一獨家消息後,美國媒體並沒有紛紛轉載或搶著跟蹤報道。中美撞機事件發生之後,中美關係成了美國媒體的重點報道題目。有些媒體熱衷於炒作有關中國的報道,一會兒是國會通過了一個反華議案,一會兒有某個專家出來散佈“中國威脅論”,一會兒是什麼研究機構發表了針對中國的戰略報告,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亞洲週刊》的評論文章指出,中美軍機相撞,美國媒體各種好戰言論與狡賴之詞盛行,媒體的確高度發揮了“共謀者”的功能。同樣是這些媒體,卻對斯蒂爾曼此書的報道如此低調,其傾向性不言自明。

    

    《環球時報》2001年5月2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