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美關係將進入全面對抗嗎?

    最近,因為中美撞機事件、美國新一輪對臺軍售、布希揚言要協防台灣,中美關係連續出事,似乎進入了對抗階段。中美關係將進入全面對抗嗎?

    對此,樂觀者認為,美國對華採取強硬的態勢,是暫時的,美國新總統上臺伊始,中美關係都會出現低谷,長遠來看中美關係不會全面對抗,還可以繼續發展戰略夥伴關係。悲觀者認為,美國對華採取強硬態勢,不是暫時的策略,它意味著美國對華戰略的總體變化,美國已經把中國當作其主要的敵人和競爭對手,中美必將走向對抗。中國對中美關係不應抱有幻想,繼續幻想,不僅不切實際,而且會誤國誤民。

    樂觀論和悲觀論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失之把中美關係的複雜性過分簡化。要認真對待中美關係,採取務實的、有利於中國利益的外交政策,必須考慮到中美關係是多維的、複雜的:中美關係不僅僅是政治上的對抗或者合作,還包括廣泛的經濟貿易合作、文化上的交流、人道主義方面的相互救助。發展上述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對中國有利,也符合美國的利益。這是中美發展友好關係的重要基礎。

    中美即使是政治上的關係,也不局限于要麼對抗、要麼全面合作。無論在邏輯上,還是事實上,中美政治關係除了全面對抗、全面合作兩項選擇之外,還可以選擇既對抗、又合作的關係,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針對特定的事務、在特定的時間避免與美國發生任何合作或者對抗的關係。

    即使從美國方面來看,其強硬政策也並非是美國政界和整個國家充分一致的意見。美國當前對華採取的強硬政策,應該説只是代表了美國一部分人的意見。我們應該看到許多美國人依然主張改善中美關係,而一旦這些意見佔據上風,中美關係依然有改善的可能性。尤其重要的是,與中國全面對抗,並不一定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剛剛卸任的總統克林頓就主張發展對華戰略夥伴關係。美國卡圖研究所今年年初對美國新一屆國會提出對華關係政策建議,就反對對中國進行任何經濟制裁,拒絕制定加強台灣安全法,敦促行政部門把中國當作一個普通的大國,而不是戰略夥伴,或者主要對手。

    在當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則是上升中的大國。兩個國家在文化傳統、政治制度、經濟利益、意識形態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既可以構成互補,為合作奠定基礎,也可能是意見衝突、利益衝突的根源。中美關係是友還是敵,取決於中美雙方對中美關係的認識和政策選擇。

    博弈論研究表明,兩個國家如果一方選擇敵對的策略,一方選擇合作的略,那麼結果就是採取敵對策略的一方得利,選擇合作策略的一方失利;這種選擇格局迫使博弈雙方都選擇敵對的策略,結果是兩敗俱傷。要避免這種對整體最不理性的策略,博弈雙方都要有整體利益的意識,在個體利益上作出適當的讓步,採取適當的步驟,避免對個體最理性但對整體最壞的策略,轉而實現雙方合作的巨大收益。

    根據這一原理,美國如果採取不惜與中國發生衝突的政策,那只是對美國少數人有利,對中美整體利益絕對不利,如果中國採取針鋒相對的政策,也把美國當作現實的敵人,那麼中美關係將全面惡化,中美之間不僅得不到互補優勢的收益,而且還得為全面惡化的政治、經濟關係付出進一步的代價。目前中國還是發展中的國家,給國內發展提供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美國的反華分子可能正是看到了中國的這一弱點,誘惑中國上鉤,與美國對抗,阻止中國發展。這時,如果中國在戰略上跟著美國走,正好上了這些反華分子的當,這不符合中國長期發展的國家利益。

    對待複雜的中美關係,不應該被美國牽著走,無論美國把我們當作朋友還是敵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獨立主張,不對美國抱幻想,也不對美國抱有成見,基於中國的國家利益,在正確理解兩國關係複雜性的基礎上,制定對美關係戰略和策略,在戰略上發展有利於中國利益的關係,在策略上則針對美國的具體反華政策,展開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

    

    《環球時報》 (2001年05月1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