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地球,還有什麼可發現

    在我的記憶裏,長期以來經常耳聞目睹這樣的好消息:地方“發現了世界最大的煤礦”,地方“發現了亞洲最大的油田”,地方“發現了全球最大的野生動物圈”,地方“發現了全國最大的原始森林帶”……這些發現宣示了我國地大物博,每當聽到看到這類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就無比激動自豪,總希望這樣的發現多多益善,並“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從小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知道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滅的,所以堅信對世界的發現會永遠不斷地進行下去。然而,套用一句哲學語言:對物質世界的發現也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現在我越來越明顯地感到:早先經常耳聞目睹的那些可喜的發現越來越少了,這是為什麼?我想,既不是科考工作者消極怠工而沒有發現,也不是科學技術落後而難以發現,而是世界上可供發現的資源並不是無限的,該發現的已經發現了,所以可供發現的越來越少了。  

    事實證明,我的這一“發現”並非無稽之談。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自然資源沒有被發現和開發的越來越少,森林、湖泊、草原成了稀缺資源,野獸、野禽成了保護對象,礦藏和水源的開發利用都有屈指可數的期限,隨著資源短缺和生態惡化,連明媚的陽光、潔凈的雨露、清新的空氣也都供不應求……我的家鄉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稱,可據權威部門最新統計,全省在50年代共有湖泊1052個,目前只剩下83個,在“光輝的50年”內減少了969個,“千湖之省”已沒有千湖,連“百湖之省”也稱不上了。於是我不免杞人憂湖:再過50年,湖北還有湖嗎?另據國家林業局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平均每年有20個天然湖泊被“蒸發”(據《中青線上》1月12日)。湖泊大量而急劇減少的原因,不是“天不下雨”,而是“娘要嫁人”——圍湖造田和攔截地表水流等人為原因。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羅馬俱樂部就提出了地球有限性的概念。它在《增長的極限》這份報告中説:“地球是有限的,任何人類活動越是接近地球支撐這種活動的能力限度,對不能同時兼顧的因素的權衡就要求變得更加明顯和不可能解決。”而那個年代我們卻正在熱火朝天地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對這種“盛世危言”當然是無法接受的。而且,為了“大力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大長中國人民的志氣”,對自然資源的開發不僅被我們看做經濟建設的需要,而且當做“政治任務”。在行政命令和群眾運動的工作方法盛行時期,到處積極“發現”,給領導報喜,各地拼命開發,向上級請功。由於只管“發現”、開發,不顧保護資源,許多“發現”造成浪費,過度開發造成破壞。當我們認識到資源危機和環境惡化將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時,才有了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有資料表明,美國和日本對本土資源的開發有嚴格控制。美國也稱得上地大物博,可他們把許多自然資源保護起來,不允許隨意開發。日本自然資源短缺,可他們寧肯花鉅資從我國進口一次性筷子,而把自己的森林保護起來。有消息説,日本還把我國的煤炭買過去埋在海底,留給後人去“開發”利用。美國早就更新了“發現”的觀念,把發現的目光由地球轉向太空,他們的“發現者”號試圖再次發現“新大陸”。每當我看到美國的太空梭升空時,就不禁為我們以前的某些“發現”汗顏,更為我們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的短期行為而擔憂——如果我們還像以往那樣繼續“發現”下去,不僅“發現”越來越少,還將面臨被開除“球籍”的危險!

    

    《中國青年報》2001年4月3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