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病人點醫生 大玩相面術

    時下,“病人選醫生”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了,自去年以來,這項制度陸續在合肥各家醫院中推行開來。長期以來,中國老百姓的就醫習慣是隨醫而治,推行“病人選醫生”就是要讓病人掌握主動權,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按理説老百姓應該是舉雙手歡迎的,但據各家醫院的反映,病人對這項措施的熱情並未達到預期效果,不僅沒有帶來門診量上升的效應,在實際操作中,還帶來了負面效應。記者走訪合肥市幾家醫院時,發現熙熙攘攘的門診大廳裏,許多人都擠在“專家介紹欄”前,神情專注地尋找著知名老專家。各科診室內,專家教授坐鎮的門庭若市,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而不少普通醫生的診室則門可羅雀,場面令人尷尬。來自肥西農村的王長康告訴記者,他是來省城看冠心病的,醫院裏的護士跟他説他可以自己選醫生,他也不明白是咋回事,找人問了一下,又看了挂在墻上的照片和簡介,就選了一名主任醫師,“簡介上説他是治冠心病的專家,經驗豐富,所以我就選他。”一位年輕的主治醫生向記者坦言,提倡病人選醫生,對醫生來説,或許是優勝劣汰;但患者一味崇拜專家,也導致擇醫的盲目性。

    安徽中醫學院二附院副院長薛西林分析認為,由於多數病人缺乏醫療常識,致使選醫生實際上已異化為選專家。由此,也帶來了一些弊端。

    弊端一,專家醫療品質難以保證。專家教授門診量過多,平均消耗在每個病人身上的時間就會大大減少,引起患者的不滿;在手術方面,有些專家由於年齡、體力方面的原因,手術到位情況未必就比年輕醫生強,因此點了資歷老的醫生也未必能使手術達到如期效果。

    弊端二,不利年輕醫生的成長。一些有絕招的中老年醫生,不再情願將自己的看家法寶傳授給尚待提高業務水準的中青年醫務人員,對中青年醫務人員的發展有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年輕醫生的病人越來越少,也不利於業務水準的提高。

    弊端三,可能貽誤病情。由於文化水準和醫學知識水準的限制,有不少病人對自己的病情並不了解,讓他們自己決定找哪個醫生看,就成了“跟著感覺走”,成了“相面”、“押寶”,看誰順眼就選誰或隨大溜,走對了當然皆大歡喜,那麼走錯了呢,雙方尷尬不説,還延誤了治療時間。

    顯然,如果不熟悉醫院、醫生情況和自己的病情,病人“選醫”的空間就不大。那麼,如何把“病人選醫”落到實處?有業內人士開出了“藥方”。

    藥方一,建立完善的導醫機制刻不容緩。現在公佈的醫生資料不過是職稱、職務、學歷、特長等簡單資料,比如,某醫生“特長:治療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科醫生,有的擅長高血壓,有的擅長心臟病,同一病種還有更細的分類。如何把“外行”的病人引導到“內行”的醫生前,是提高病人滿意度和醫生公平競爭的關鍵。

    藥方二,醫院要完善分配機制,將醫生收入和工作效益掛鉤。選醫對醫生的精神壓力是顯而易見的,選醫後造成的“忙閒不均”也日趨明顯。如果制度不配套,忙者積極性就難持久,閒者依然沒有進取心,選醫最後會流於形式。

    藥方三,建立價格調節機制也要儘早擺上日程。病人盲目“選名選高”,會造成醫療資源的重大浪費;而調節的主要手段是拉開不同級別醫院、不同職別的醫生在掛號費、診療費上的價格差異,更好地體現醫療技術水準的勞務價值。這樣就可以形成病員合理分流。

    當然,病人也要轉換觀念,不要盲目選醫。對自身的健康狀況要有針對性地了解,那麼就可以針對自己病情的輕重緩急全面科學地選擇醫生。

    

    《江淮晨報》2001年4月2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