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啟動“嫦娥工程”

     3月1日,中國國家航太局宣佈,我國將於今年啟動“嫦娥工程”,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預先研究,中國將利用先進儀器對月球的資源和能源分佈以及特殊環境進行全面的探測。

    月球探測分3步走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太局局長、“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介紹説:“我們國家航太的能力已經具備了探月的水準。(比如)運載火箭、有效載荷的衛星部分、測發控系統,我們現在的水準已經達到,只要作適應性的修改就可以完成。”我國的月球探測工程將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實施。第一期工程的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佈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的環境;第二期工程發射月球探測器登陸月球;第三期工程實現月面巡視勘察與採樣返回。

    欒恩傑説,國家航太局已經邀請一批院士和專家對探月計劃進行了初步論證,在以往論證工作的基礎上,今年將進一步開展探月工程的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

    “廣寒宮”裏寶藏多

    在古老的神話故事裏,月亮上有仙女嫦娥居住的廣寒宮,還有桂花樹和搗藥的玉兔。

    而在現實中,月球是解開諸多宇宙謎團的一把鑰匙,月球上還儲備著極其豐富的資源。半個多世紀以來,月球探測一直是各國激烈競爭的科研領域。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很早以前就進入寧靜階段,保留了大量的原始資訊,是研究宇宙起源的很好的載體。月球上已知有100多種礦物,其中有5種是地球上沒有的。在月球表面厚厚的塵土裏,蘊藏著一種非常重要的能源———氦3。它在地球上十分罕見,是可供核聚變的主要原料之一。據估算,月球上有300萬~500萬噸的氦3儲量,能夠支援地球7000年的需電量。

    中國航太再上臺階

    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就已經陸續展開了有關月球探測方面的研究和討論。月球正在成為我國科研的新大陸。

    我國科學家經過精密的計算和論證,目前已經基本確定了衛星的發射軌道,解決了衛星途中的控制問題,衛星本身的電源、結構、溫度控制、電傳等系統的分工和論證也都順利完成,部分儀器正在進行研製和測試。

    據專家介紹,我國的探月工程雖然起步較晚,但在運載火箭、有效載荷的衛星部分、測控系統方面具有自己的優勢。當然,距離登月我們還有許多技術難題需要攻破。

    探月計劃的發展體現出中國航太事業的進步。據披露,自1998年以來的5年間,航太科技集團成功研製併發射了一種新型火箭和6種型號衛星。另外,4個在研衛星型號進展順利,新一代運載火箭和6個衛星型號的預研工作也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在加緊進行“神舟”5號載人飛船的研製以及載人航太後續任務的技術研製開發。國家航太局還先後與俄羅斯、法國、巴西等十幾個國家和歐空局建立了政府間的合作機制,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據了解,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月球探測衛星立項準備工作,突破關鍵技術,為月球探測工程立項和全面實施打下良好基礎。 □張毅 姚潤豐

    《解放軍報》2003年3月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