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國産手機變數增大

    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國産手機的突飛猛進成了2002年家電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來自資訊産業部的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國産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從2001的12%躍升至30%以上;銷售前5名的手機廠家中,有兩個國産品牌手機——波導和TCL位列其中,而波導手機更是以年産量565萬台的驕人成績取得季軍;其他國産品牌科健、廈新、東信、康佳、海爾等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可謂群雄高歌、齊頭並進。

    然而,早在去年底,業界內外對今年手機市場的憂患之辭就不絕於耳。市場的成長必然導致激烈的競爭,而競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帶來市場的變數,所謂量變産生質變。對紛涌而上,躊躇滿志的國産手機企業來説,2003年無疑是變數最大的一年。

    技術是大門坎

    曾幾何時,國際手機巨頭對新成立的國産手機企業還不屑一顧,而今卻不得不直面其來勢洶洶的挑戰。有關專家指出,相對洋手機,國産手機有不可忽略,很難替代的本土化優勢。

    首先,國産手機更了解本土消費者心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國産手機産品款式多樣,內容豐富。統計表明,去年GSM市場有21個國産品牌,200多個型號,價格從四五百元到六七千元不等,非常適合國內消費者求新求變的心理,相對只有15個品牌,180個型號的洋品牌,在日益細化的消費市場無疑更顯得遊刃有餘。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許多頗受歐洲消費者歡迎的直板機拿到中國卻遭遇冷落,中國消費者更青睞折疊機,因此國産手機廠商主推的機型大都為折疊機,目前國産手機中折疊機的比例高達近80%。其次,國外手機一開始進入中國就是從城市起步,大中城市是他們的主要陣地,國産手機廠商只能從被他們忽略的廣大小城市和鄉村縣鎮成長起來,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幾乎是所有國産手機的必然選擇,事實證明也是制勝的法寶。此外,由於“熟門熟路”緣故,與洋品牌的代理制不同,國産手機一般都是自建行銷網路,點多面寬,銷售層次少,資訊傳輸快,靈活性強,也便於商家及時依據市場情況做出決策調整。

    雖然國産手機在外觀設計、行銷渠道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産品的核心技術卻始終是國産手機的軟肋。技術的差距帶來了價值與回報的差距。經常是一款具有獨特功能的洋品牌號手機一經推出,就立刻被賦以高出以往手機很多的價格,並在長時間裏在高端消費市場一枝獨秀,廠家通過産品銷售.技術轉讓等途徑賺得盆滿缽盈;等到國産手機推出同樣技術新産品時,技術已經落後了,價格已經下來了,利潤空間也有限了。數據顯示,零售價格低於1500元的手機佔銷量份額的48%,盈利份額僅為30%;而高於2500元的手機所佔銷量份額為15%,盈利份額卻為29%。

    從現在趨勢看,2003年手機機型和功能的差異將更多來自高端研發,産品同質化問題將更趨嚴重。因此,如何擺脫過去中低端跟隨.一味模倣的老路,儘快提高關鍵技術研發能力,形成技術與利潤,規模與效益的良性迴圈是2003年擋在國産手機面前的大門坎。

    降價成定局

    面對國産手面的迅速崛起,國外手機市場份額的下滑必然導致洋品牌的反擊。有關人士預測,為守住陣地,除了自身技術的殺手锏,洋品牌勢必投入更多的資源與資本來對付國産手機。據了解,一些傳統國外手機品牌正加緊新産品在中國的研發和投放速度,力爭在今年奪回失地;同時一些新的外國合資品牌正準備進入中國市場。

    另一方面,如果説過去國産手機的主要對手是洋品牌,那麼今年他們更多面對的將是“自己人”。由於生産技術壁壘較低,利潤回報率相對高,因此許多家電品牌都對進入手機領域躍躍欲試。據統計,目前國內手機生産廠家有36家,總體年産能力約為全球産能的一半,大大超過國內需求。據測算,目前內外資手機的産能將達到2.3億至2.5億台,而調查表明,今年手機換機和新增用戶最多不超過8000萬台,過多的競爭主體的增加必然使供大於求情況進一步加劇。

    競爭的加劇必然從價格上體現出來。專家預測2003年手機總體降價已成定局。按以住規律,降價主體往往是手機企業中的強者,其目的都是為了清除異己,擠佔市場份額。

    按以往的經驗,降價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部分洋品牌在推出新款低價手機的同時,將原有一款高價機以較大幅度讓利,犧牲部分利潤以切入中低端市場,這種做法一般會在短時間裏收效甚高,給同一檔次的國産手機以沉重打擊;另一種是國內手機大戶不謀而合,聯手發力扯起降價大旗,這樣做引起的震撼力更大,往往會促成整個國産手機業的連鎖反應。去年中秋至國慶波導就進行了三輪手機促銷活動,而且均為主力機型降價,隨後TCL跟進,降幅都在20%以上。此後幾乎所有國産品牌輪番降價,國産手機市場份額整體向前邁了一大步。

    綜上所述,無論是洋品牌與國産手機之間,還是國産手機大戶與二三流廠商之間,2003年等待他們的無疑將是一場更加激烈的爭鬥。從這個意義上説,今年對手機業來説的確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與彩電業價格戰不同,彩電降價是整體降價,把握不好會全盤皆輸,甚至累及整個行業;而手機降價一般是單款産品調整,不會影響新品面世,因此影響較小。

    手機業的波動也給政府部門帶來新課題。尤其今年我國手機進口稅率由去年的3%下調為零,帶來手機進口驟增,對國産手機衝擊很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陸刃波指出,針對手機業競爭主體增加,産能過剩的情況,有關部門、行業協會應該在防止惡意價格競爭,限制手機牌照,控制市場規模等方面做出科學有效的引導和調控,更好地保護國産手機的健康發展。

    無論2003年手機市場如何變換,優勝劣汰依然將是最後的結果,市場留下的只會是少數的幾家企業。有人預測,沒有核心技術的國産手機企業將會比齊國際領先水準,集中力量提高自身研發能力與創新能力,以此超越國外同行。(溫源)

    《光明日報》2003年2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