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港口綜合運輸能力大提高

    交通部部長張春賢19日説,近10多年來,中國港口基礎建設投入資金多,基礎設施建設快,港口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港口吞吐量增長迅猛,科技含量、管理水準和人員素質迅速提升。

    張春賢在此間舉行的全國港口管理工作會議上説,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把港口作為重點行業優先建設,20世紀80年代全國共新建、改建中級以上的生産性泊位56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泊位190個,新增吞吐能力3.2億噸。90年代,國家和企業繼續加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相繼建成了一批煤炭、礦石、原油、集裝箱等專業化深水泊位,增加中級以上生産性泊位686個,其中深水泊位335個,新增吞吐能力6億噸。到2001年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産性碼頭泊位達33441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810個。張春賢指出,港口基礎設施的改善主要表現在:港口能力顯著提高,基本適應港口吞吐量增長的需要,形成了以主樞紐港為骨幹,地區性重要港口為輔助,其他中小港口為補充的港口格局;建立了上海航運交易所,實施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成了外高橋等大型專業化集裝箱碼頭,啟動洋山深水新港區建設;建成了一批大型原油、鐵礦石和具有國際水準的集裝箱等專業化碼頭,港口生産效率大幅度提高;天津、秦皇島、廣州、湛江等一批港口深水航道交付使用,營口、煙臺、連雲港、廈門、汕頭和防城等港口航道條件改善;電腦、電子數據交換等新技術、新裝備在港口投入運作;加快了老港區的改造,推進結構調整、功能拓展、資源重組和新港區的規劃及開發建設。

    他説,從1979年到2001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從3億噸增加到24億噸。去年中國已有7個港口成為億噸大港,其中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超過2.2億噸;上海港、深圳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完成634萬標準箱和508萬標準箱,名列世界集裝箱大港的第5位和第8位。今年,上海港預計可突破840萬標準箱,深圳港可突破750萬標準箱。

    張春賢還提出,要建立一個與未來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精簡、高效的港口行政管理體制;建立一整套滿足港口發展需要的完善法規體系,實現以法治港;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港口人才隊伍、滿足未來競爭和發展的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現代港口企業集團,建設一個世界港口強國。(馮亦珍)

    

    新華社 2002年12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