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堂委員:重新審視第三産業發展問題

張焱

    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對解決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有重大的貢獻。然而,我國的第三産業由於一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發展不快。就這一問題,中國網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政府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中堂委員。

    梁中堂委員告訴我們,按照當年價格計算,去年全世界第三産業在國民生産總值中所佔的平均比重已經達到60.7%,而我國還僅有30%多一點。如果按照普遍價格來計算,我國自87年突破30%以來,這十多年大多數年份還是不到30%。而87年以前我們長期是在20%左右,只有五年是超過30%。在這五年中,有3年是實行計劃經濟(1954年)以前的,另外兩年是在六十年代經濟困難時,第三産業達到30%。

    他介紹,據研究,如果第三産業落後,經濟就容易發生波動,這是因為第一、第二産業容易受經濟週期性影響,第三産業相對比較穩定。例如,我國六十年代經濟發生波動,就是由於一、二産業出現下滑,而在這期間第三産業受到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在不同國家間比較,也能看出第三産業有維持經濟穩定的作用,比重越高越好。例如,從91年92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出現波動,但是不同的國家受到的衝擊不同,日本受到衝擊比較大,而美國比較小,其中因素之一就是日本以重工業、製造業為主,第三産業佔有率比較低,而美國第三産業比較發達,因此受經濟波動的影響就比較小。

    第三産業除了對穩定經濟有好處外,對拉動投資率也有很大的好處。這幾年我們經濟不能得到很大發展,就是因為投資率上不去。對於市場經濟國家,投資上去了經濟增長就上去了。從70年代末到92年的幾次經濟波動,都是由於經濟向上發展,到了一定時期,利潤下降,投資就下來了,經濟增長就放慢了。政府看經濟增長一年多連續下滑就擴大投資,民間資本配合,經濟就上去了。但是從92年開始經濟一直下滑,98年我國政府已經擴大投資了,但民間資本不積極參與,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投資領域狹窄,現有投資領域不能滿足民間資本的要求。

    我國第三産業落後的原因,首先是因為觀念落後,對第三産業不重視。認為第三産業是服務業,不創造價值,因此不重視,只注重發展第一、二産業。

    另外。我國改革開放還不到位,第三産業的很多領域還不允許民間投資。如金融、電信、航空、鐵道運輸。其實 這些産業都是利潤比較高的。80年代初期,餐飲業、毗鄰貿易業利潤也很高的,因此,當時民營資本樂於在這些行業投資,但現在這些行業已經飽和了。近些年,我國民間資本已經積累了比較充裕的資金,但由於沒有合適的行業,所以不願意投資,相反還把已經投資的資金又提出來。從98年開始,儲蓄率超過了收入增長率,超過這一部分就是原來經營的資本金抽出來存到銀行的。

    我國就要加入世貿組織,世貿協議中要求我國承諾市場開放,市場開放包括産品開放、資本的開放等。農業方面我們談判的是産品市場開放的問題,而第三産業是一個資本進入的問題,我們和外國談判比較艱難的地方就在金融和電信等第三産業。現在金融、電信、公路、鐵路、航空、交通運輸、資訊出版業等,是本國民間資本都不能進入的。但2003年開始要允許國外資本進入,隨著國外資本進入,由於對方資金比較充足、經營管理有經驗,勢必對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造成很大壓力。因此我國應當加快改革,對民間資本開放上述行業。

    梁委員説,從很多國家的實踐看,在短時間內,第三産業的提升也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前蘇聯將第三産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從35%提升到50%多,前捷克斯洛伐克從30%多提升到50%,越南從39%提升到44%都是在短時期內做到。因此我國在短期內將第三産業發展到較高水準是有可能的。

    對於如何發展第三産業,梁委員建議:

    首先,我們應當轉變經濟觀念。從觀念上講,我們要轉變認為只有第一、二産業是創造價值的,第三産業不是創造價值的。還要轉變的就是認為第三産業中公共服務行業和涉及意識形態的應當由政府行為管理。其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行業很多也可以交給民間資本經營,要求他們依法經營,政府加強管理、監督就可以。

    第二,應當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第三産業。今後五年,最多不超過十年,很多現在不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的領域都將對外開放,這是我們加入世貿的承諾,因此,應當首先允許我們民間資本進入,優先給民間資本以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強佔一個灘頭陣地。

    第三,我們政府要在國外資本進入以前制訂行業法規,因為過去這些領域很多都是政府行為的,因此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都是有缺陷的,應當儘快參考國際慣例和世貿規則制訂適合我國國情的法律法規。

    

     中國網2001年3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