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文物藝術珍品逐漸回流

    在天津市國際拍賣公司今年秋季拍賣會上,各地博物館和收藏愛好者獲得了一次難得的竟拍良機。許多藝術珍品各歸其主,從而也使淪落國外多年的精美、流傳有序的文物、藝術和古玩等珍品回流到國內定居。這其中包括傳世罕有的名家書畫,也有莊重典雅的千年古瓷和異彩紛呈的古玩雜項。

    珍品異彩 精妙奇絕

    書畫藝術品歷來就是拍賣會上的重頭戲。這次秋拍會上,書畫專場的一幅《嘉慶禦制詩》手卷引人注目。這幅紙本水墨手卷,是清朝宮廷內最具權威的收藏書畫著錄《室渠寶笈》中所列珍品,它是嘉慶皇帝禦制蜀信詩,內容是歌頌西南剿匪時的功績。整幅手卷書寫工整、瀟灑秀美,皇家氣派盡顯其中。詩文後面有十多位王公大臣的恭和逢迎之作。此手卷為宮中原裝裱,是末代皇帝溥儀當年帶出故宮到瀋陽,後又路過天津到日本時遺失的。

    天津國際拍賣公司從國外徵集到這項拍品,填補了嘉慶年間一段歷史空白。這個拍品是這次拍賣會的第一個竟拍亮點,經7、8家買主幾十輪競爭,最後以101.2萬元成交。

    另外,一件宋代的饕餮紋青銅鉦引起與會者極大興趣。鉦是中國古代禮、樂之重器,流行于春秋戰國時代。宋朝時有仿製中國早期青銅器時代的禮器以作藏品的習慣。流傳至今,這類文物已經鳳毛麟角了,每件都成為各地博物館的珍貴藏品。清代的木雕《九龍壁》也很吸引竟拍者,它長262.5釐米,高65釐米,是北海九龍壁原型的縮小,整個雕品是以優質木材採用淺浮雕和高浮雕相結合的手法雕刻而成,與古典建築藝術融合為一體。九條龍姿態各異,給人以氣勢宏大的感覺。

    本次拍賣會上,張大千先生的青綠山水四條屏最終以181.5萬元落錘,坐上拍賣會的第一把交椅。

    在拍賣會上古玩雜項數量最多,有犀角杯、竹雕杯、大銅鏡、各式銅佛、各樣站姿或立姿的觀音像、不同材質的印章和各種紅木傢具等。瓷器中既有價值幾萬元的宋代古瓷,也有遼金和明清時代出價十多萬元的彩瓷。清乾隆年間的青花纏枝蓮紋尊,器形碩大、莊重雄偉、層次清晰、繪畫流暢,是乾隆本朝典型官窯大器,極具收藏價值。最後以66萬元拍出。

    絕世孤品 重現風采

    一進入拍賣會的現場,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織錦壁挂就在眼前,近30年前的錦繡製品,依然艷麗如初。這幅彩色《毛主席去安源》織錦壁挂,是文革期間原中國杭州東方紅絲織廠的職工為紀念毛主席80誕辰而精心織做的。

    全幅織錦壁挂高154釐米、寬122釐米。這幅作品不僅忠實于原著的風貌,而且生動地展示了毛澤東的偉人風采。不久前,天津國際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把這幅織錦壁挂帶到杭州,找到原來織做的職工,回想當年,他們還激動不已。

    織錦是多種彩色花紋的絲織物。由於織錦生産工藝要求高,耗工、耗時及織做難度是刺繡品中最大的,古時候是最貴重的織物,“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古人曰:“一寸織錦一寸金”。可見其與黃金等價。當年,杭州東方紅絲織廠的職工織做了許多幅毛主席各個歷史時期的畫像,原稿有的是照片、有的是油畫作品。而《毛主席去安源》這幅織錦壁挂,則是這批作品中尺幅最大的重點作品。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職工們在開追悼會的時候,把許多有關毛主席的織錦作品都當眾燒掉了,只有少數流入社會。這幅作品是怎樣流傳於世的,他們都回憶不起來了,他們認定這幅織錦壁挂可以説是絕世孤品。

    據天津國際拍賣公司的拍賣師介紹,有一幅同時期織做的《毛主席接見紅衛兵》,尺寸不足這幅織錦壁挂的一半,曾在嘉德拍賣會上以18萬元價位成交。

    《毛主席去安源》織錦壁挂是由旅居丹麥的一位華人收藏家收藏的。它既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珍貴文物,又是現代精湛織錦藝術高峰的代表作。許多人看好這幅拍品,但在拍賣師亮出25萬元的起拍價之後,竟無人應錘而流拍。

     心繫祖國 珍寶回流

    天津國際拍賣公司是天津市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拍賣機構,他們從1998年成立以來,就一面開展拍賣活動,一面致力於中國文物藝術品的回流。每次大型拍賣會,上千件拍賣品中大約有一半以上是回流到國內應錘的。

    我國歷史上因種種原因,有大量的文物藝術品外流。天津國際拍賣公司出於高度的民族責任感,採取各種方式盡力使我國漂流在海外的文物藝術品回歸。初期,他們儘量利用在國外華人的關係,動員持有者把藏品送回國內拍賣。去年,他們又分別派人到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或地區親自徵集文物書畫。而從今年開始,他們加強了到歐美等地徵集的力度。直接徵集活動覆蓋了全球,並與一些國家的文物藝術品的經濟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讓這些經濟人直接帶著拍賣品入境參加拍賣會,使大量的文物藝術品回流國內。

    這次拍賣會上成交的重點拍賣品,基本上是從國外回流的。截止到目前,天津國際拍賣公司已使近3000件文物藝術品從國外回流到國內。天津國際拍賣公司董事長劉幼錚分析説,他們能使大量文物藝術品回流,反映了我國國力的增強;廣大文物藝術品收藏者的收藏能力不斷提高;説明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交易價格接近,價格差較小,有些文物國內市場的價格還高於國際市場;這也反映了我國民眾的民族文化意識在增強,激發出強烈的傳承中華文化的情結。

    劉幼錚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當年我國大量流失海外的文物藝術品,它們的收藏者大多已是三代以後,失去了收藏的興趣,他們的後代大部分不懂文物藝術品,願意儘早出手交易。拍賣活動是使珍貴文物藝術品迅速回歸故里的最佳方式,目前也是最佳時機。天津國際拍賣公司這些年徵集回流文物藝術品分別是從英、法、意、丹麥、加拿大、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回流的。

     新華社 2002年12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