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創新貢獻率達51%

     上海市提出“科教興市”的戰略成效顯著: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目前已達到51%,首次成為經濟高速發展的首要推動力。

    上海市科委近日介紹,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指投入的科研經費引發的經濟總量佔上海全市經濟總量的比例。上海科技1999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1%,次年為50%。

    統計顯示,目前上海創造的年工業總産值約7600多億元,其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成産業的産值達1660多億元,比1 9 9 7 年增長98. 7 %,佔全市工業總産值的21.8%。高新技術應用於傳統工業後,使傳統工業年新增産值佔到總量的30%左右。高新技術用於第三産業,對促進商業、飲食業、金融業的發展起到很大助推作用。高新技術同時為上海農村種植業、養殖業、農産品加工業的起飛提供強勁動力。

    科技創新使上海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大幅度提升,更多産品走紅國際市場。上海的專利申請量去年達到12760多件,比上年增長約15%,其中技術含量高的發明專利達到3260件,位居全國前列。來自上海海關的統計顯示,上海去年在全球經濟低迷的不利形勢下,出口仍達680.07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其中生物技術、新材料、鐳射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等高新技術産品佔19.6%,較1997年增長10個百分點。

    上海土地面積小,發展空間有限,原材料與燃料不足。為此,上海市政府早在五年前提出了“科教興市”戰略。目的是通過大力依靠科技創新,創造出用過去同等的消耗獲得高幾倍的經濟效益,帶動長江經濟帶起飛,為中國經濟發展作貢獻。

    最近五年,上海市實施了約1000個重大創新攻關項目,涉及資訊技術、現代生物醫藥技術、鐳射技術、航空航太、汽車、新材料、高性能移動通訊、高速寬頻網路和積體電路晶片、特種金屬材料、特種合成材料等領域,目前80%的項目投入生産,實現了産業發展的快速跨越。其中電子資訊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已形成三大支柱産業,生物醫藥産值佔全國34%,去年資訊技術産業增幅居全國之首,達到21. 4% ,總收入1031億元,每投一元科技攻關經費,取得6元的效益。資訊技術用於生活,受到百姓極大歡迎。如市民使用的IC交通卡,乘坐地鐵、計程車、搭乘高速公路汽車旅遊,一刷卡便暢行無阻,目前有近1000萬張。

    上海市近五年用於科技創新的研究開發經費,年均以15%的幅度上升。市科委對大型企業每年投入2億元用於産學研合作,目前已有寶鋼、上海汽車集團、廣電集團、貝爾公司等約500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産(企業)、學(高校)、研(研究所)結合的技術創新中心,並有90個開髮型研究所轉制為企業,使科技創新的力量比前幾年顯著增強。全市企業年開發的新技術、新産品超過一萬項。

    給科技人員以貸款等方面的優惠,鼓勵他們創辦科技企業。由於資金、政策環境寬鬆,目前全市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15000家。上海市政府與社會各方共同籌資已達14億元,為這些企業提供用於創新的專項貸款,並幫助復旦微電子公司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以此激發民營科技企業轉化創新成果的熱情。一年多來,民營科技企業將近5000項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成産品,收入1126億元,成了上海經濟起飛的一支新生力量。

     新華社2002年11月2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