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修安瀾索橋現神奇臥鐵

    15日上午,世界文化遺産都江堰開始封閉維修橫跨岷江內外江的古橋——安瀾索橋。維修期間需要過江的遊客可免費乘坐景區提供的客車,繞道遊覽都江堰渠首。

    都江堰風景區管理局副局長鐘傑説,安瀾索橋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始建於李冰建堰的戰國末期,宋代時重建。歷史上這座橋曾毀壞過幾次,當時的政府均馬上加以重修。這座橋原為一座竹索橋,現已改建成鋼索橋,只是表面進行了倣竹木處理。

    據介紹,安瀾索橋的維修方案是由西南交通大學的專家研究設計,主要內容包括更換索橋的所有17根鋼繩和橋板等。其中,橋面下承重的5根鋼繩將從現在的直徑34毫米增加為46釐米。整個工程預計總投資60萬元,將於12月25日結束。

    都江堰魚嘴塌陷 神奇臥鐵現身

    今天是都江堰內江截流歲修的第三天,記者在工程現場看到,渠首的分水魚嘴底部因為此前已被江水淘空,前面部分已經塌陷;而截流後水位的大幅下降,使魚嘴下游鳳棲窩處神奇的臥鐵終於露出真容。兩大景點吸引了眾多遊人前往探奇。

    都江堰內江截流後,湍急的岷江水被18棟高大的榪槎擋在了外江,只有小股水流從榪槎下面滲出。內江河道僅中間一條窄窄的小河,大片的河床裸露出來,不少遊人行走在卵石上,或拍照、或抓魚、或尋奇石。

    “榪槎壩”旁邊就是都江堰渠首三大主體工程之一的分水魚嘴,記者看到,魚嘴最前端已經塌陷,塌陷部分呈不規則的半橢圓形,長約25米,寬約6米。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江水10年不間斷的沖刷使魚嘴底部被淘空,內江截流前未塌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魚嘴是以竹籠裝卵石輔以水泥建成,剛柔兼具;二是淘空的部分在水下,江水的浮力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在這次斷流歲修中,加固魚嘴是重點之一。

    從魚嘴沿內江河道向下約200米,就是有名的鳳棲窩了,鳳棲窩靠河岸的地方就是神奇臥鐵的埋藏處。記者踩著卵石穿過內江河道,4根臥鐵立即顯現在眼前,它們順著河道的方面並排而臥。朝向江心的顯然是最新的一根,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立……”其他3根被泥沙和亂石所遮掩,上面的字看不清楚。

    據了解,這4根臥鐵中最裏面的一根埋于明代萬曆四年,第二根為清代同治三年,第三根為1927年鑄造安放,第四根為1994年都江堰建堰2250週年時鑄造,並於1998年安放。臥鐵是都江堰歲修時淘淤的重要依據。“深淘灘、低作堰”即指歲修清淤時必須淘夠深度,以淘至見到臥鐵為準,如果淘灘深度不夠,內江河床太高,將影響來年春灌引水量。而如果淘灘過深,則會使過量的洪水涌入內江,導致內江灌區洪澇災害。(馮昌勇 楊三軍)

    新華社 2002-11-15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