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的百姓認同政府機構改革

    解正定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縣官”——安徽省金寨縣農業局的副局長、縣茶葉生産辦公室主任。

    去年,解正定在政府機構改革中被“精簡”了。他帶著7個農業技術人員辦起了一個茶葉科技示範園。當年,純收入超過了10萬元。

    “我們都是搞農業技術的,過去長期待在機關,這點專長都快被淘汰了,”解正定説。現在,他的收入比在機關時高出2倍。

    自從1998年開始新一輪大規模政府機構改革以來,中國的“官”越來越少了。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數據顯示,4年中全國各級黨政機關共精簡行政編制11.5萬人,改革使全國的市、縣、鄉減少了43萬象解正定這樣的行政幹部。

    1998年之前,中國城鄉各級政府的行政編制高達518萬人。

    龐大臃腫的政府機構給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陜西省黃龍縣只有4萬多人口,財政供養人員卻高達4400多人。

    中共十五大以後開始的這一輪的機構改革採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1998年國務院將40個部委減少至29個,削減了近半數機關幹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省、直轄市先後進行機構改革,目標是將機關行政人員的數量減少20%。

    在率先開始農村鄉鎮機構改革的安徽省,原先每個鄉鎮平均有310個“官”。改革使鄉鎮黨政機關內設機構在原先的1.4萬個基礎上減少了七成,財政供給人員精簡40%以上。

    而在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上海,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後,僅市政府工作部門的內設機構就減少了163個,全市各級行政機關共分流了1.4萬名政府幹部。

    “現在我一個人要承擔過去幾個人的工作,”在上海市民政局工作的錢衛忠説,“以前辦公室裏一杯茶、一張報紙的情況,現在根本看不到了。”

    安徽省泗縣黃圩鎮鎮長郭金鈴説:“改革促進了職能轉化。我們的工作重點開始轉移到政策引導和完善服務上來。”

    政府機構改革中分流出的行政幹部,因為熟悉政策、經驗豐富而成為各地爭相延聘的“熱門”。經濟學家評論説,政府機構改革正在引發新一輪的人才流動浪潮。

    大多數的中國百姓對此次政府機構改革表示認同。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村民嚴立華高興地説:“如今到鎮政府辦事方便多了。”

    國家統計局在北京、上海、廣州一次調查中發現,有近八成的市民用“基本成功”或“完全成功”來評價這一輪政府機構改革。(記者 宋斌、潘清、徐金平)

    

    新華社 2002年10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