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採取多項措施促進再就業

    1997年從泰國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不僅使泰國經濟一落千丈,而且也造成失業人口急劇增加,最多時達到230萬,並帶來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近年,泰國政府始終將減少失業和促進再就業作為經濟復蘇的一項核心任務來抓,終於使就業形勢逐漸好轉。

    據泰國勞工部就業政策專家吉達芭女士介紹,5年前金融風暴開始時,泰國56家金融公司首先倒閉,一大批企業隨之破産,大量職工失業。泰國政府立即責成勞工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委員會和泰國發展研究院研究對策,並宣佈採取緊急措施,為新失業工人提供免費醫療並減免其子女的教育費用,同時設法為這些失業工人找到10萬多個海外勞務就業機會。

    為了全面、系統地推行再就業工作,泰國政府于1998年底出臺“減少失業行動計劃”,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綱領,並成立由總理擔任主席的國家再就業政策委員會,由勞工部具體負責執行和協調各有關項目和措施。

    “減少失業行動計劃”主要有7個措施。首先是“泰國人幫泰國人工程”,旨在通過醫療、子女上學和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減輕失業人口的生活負擔。其次是實行“創造新工作”項目,幫助失業人員找到臨時性工作,並要求在旅遊、文化和環保等政府工程中儘量多雇傭新失業人員。第三是打擊非法外藉勞工,減少本國人的就業壓力。第四是“泰國人在海外”措施,擴大對外勞務輸出的機會。第五是“工業就業促進措施”,規定工業和服務業部門保持一定的勞工數量,並對雇傭職工人數較多的企業提供貸款、引進外資、稅收和出口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同時對職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第六是“新農業措施”,即鼓勵部分到城市打工的農村人口回原籍工作,並向他們提供資金、土地和技術上的援助。最後是“燭光工程”,專門解決大學和各類技術學校學生的就業問題,包括發佈就業資訊、鼓勵畢業生到農村和邊遠地區工作、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等。

    這些措施實施後效果顯著,幾年來泰國累計新創造了45萬個國內就業機會,同時清理出27萬個原先由非法外藉勞工佔據的工作崗位,增派了30萬人赴海外從事各種勞務,並使28萬多名企業下崗人員重新上崗,約10萬人接受了再就業培訓。在社會福利方面,“泰國人幫泰國人工程”共建立了6000多家廉價商店,使100多萬失業人員受惠。

    為了確保上述措施的順利實施,泰國政府對再就業計劃給予財政方面的大力支援。1999年泰國政府撥出12億美元,計劃在5年內創造130萬個新就業機會。次年,2萬多名應屆大專畢業生通過政府撥款1600萬美元的就業計劃找到工作。去年初執政的現政府,則從刺激經濟增長基金中撥出2000多萬美元,用於改善就業狀況。同時,泰國還從世界銀行爭取到3億美元的特別援助,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社區再就業系統。

    泰國有關部門還通過簡化和改善服務,使再就業渠道更為通暢。泰國勞工部目前設有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就業指導中心,免費為失業者提供就業資訊和各類諮詢。耗資660萬美元的泰國就業資訊數據庫也已初步建成,可通過因特網供人們隨時查閱各種就業資訊。同時,由工業部、農業部和農業合作銀行等部門負責的“一村一産品”、農村基金和小規模個人信貸等社會經濟工程,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為緩解失業造成的社會問題,泰國同時加強了勞動保障制度的建設。今年4月,泰國修改了社會保障法規,將失業保險制度涵蓋對象由10人以上的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從而使享受該福利的職工達到1000萬人,比過去擴大一倍以上。根據新規定,工人在失業後180天內將得到相當於原收入一半的政府補助。

    經過多年努力,截至今年上半年,泰國失業人口已降到99萬,失業率由金融危機最嚴重時的4.5%降到2.8%。然而,吉達芭女士指出,由於金融危機前就業機制很不完善,加上當前世界經濟前景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要繼續擴大就業、將失業率降到危機前1.5%的水準,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新華社2002年10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