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商品銷售額超門票收入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博物館的售貨櫃檯上不是仿製的“假古董”,就是明信片、書籤、鑰匙圈之類的小紀念品。但在上海博物館近日特辟的展區裏,各種各樣的充滿文物氣息的小擺設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封面上繪著岩畫圖案的記事本、印著北宋書法家米芾的作品的名片夾、畫著鄭板橋蘭竹的真絲圍巾……

    記者從此間召開的“2002博物館文化商品研討會”上了解到,博物館出售的商品如今

    已經發展出博物館文化商品、旅遊品和文具旅遊商品3大主題系列。

    北京故宮博物院從2000年開始加強文化商品開發,此次參展的40多件文化商品曾經作為國禮饋贈給外賓。上海博物館從1996年至今,已經開發出1600多種文化商品,去年的銷售額達到2400萬元,超過了全年的門票收入。

    博物館從事文化商品開發,是轉變觀念的結果。此次專程來到上海博物館參加“2002博物館文化商品研討會”的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顧祥虞則説:“我們過去反覆強調的是博物館在收藏、研究、教育方面的社會功能。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博物館文化商品産業化是必經之路,儘管國內的博物館現在還不至於要靠文化商品維持生機,但應該予以重視。”

    專家認為,博物館從事文化商品開發有兩方面的益處。首先是提高了博物館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以文補文。上海博物館藝術品公司總經理李平分析説,博物館的文物收藏是博物館文化産業發展的藝術源泉和文化寶庫。博物館擁有對文物的開發版權,應該能夠開發出蘊涵著古代文化歷史內涵的文化商品,這樣的商品絕非一般的工藝品可比。像著名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都非常注重文化商品的開發。(馮源)

    《北京現代商報》 2002年10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