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批天然濕地得以保護

    我國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積極搶救和恢復濕地資源,一批曾遭受破壞的天然濕地得以保護。

    三江平原是我國最大的沼澤濕地,因為長期墾荒,300多萬公頃濕地變成了糧田。1999年,“北大荒”停止開荒,並建立了濕地保護區。今年一年三江平原退耕還“荒”面積就達1000多公頃,濕地生態環境的恢復使灰鶴、丹頂鶴等珍稀動物的數量越來越多。

    1998年長江洪澇災害過後,洞庭湖地區實施退田還湖,湖區蓄水面積出現了恢復性增長勢頭,“八百里洞庭”的壯觀景象有望逐步恢復。

    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也得到迅速發展。我國目前已有21處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目,面積達303萬公頃。到2002年6月,我國已建各類濕地自然保護區353處,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濕地保護區內,群眾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佟守正説:“三江平原的農民以前每年春天還到沼澤地撿野鴨蛋,每家每戶都是一缸一缸的。現在大多數人都明白不能破壞濕地,揀野鴨蛋的行為少多了。”

    在日前舉行的南京國際濕地學術會議上,國家林業局《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的副主任印紅對記者説,這些都是我國積極履行《濕地公約》後發生的新變化。

    據印紅介紹,為保護珍貴的濕地資源,由國家林業局牽頭,17個部委共同制定並公佈實施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為濕地保護工作提供了國家行動指南。在行動計劃框架下,我國啟動了濕地保護立法進程,並逐步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多部門參與、多層次運作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根據這一計劃,我國將到2010年遏制由人類活動導致天然濕地萎縮的趨勢。到2020年,將逐步恢復退化或喪失的濕地,有效保護我國的天然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濕地保護示範工程開始組織實施。在“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中,目前共投入國債資金1990萬元,啟動了退牧還澤還草、退田還沼還澤、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富營養化綜合治理等6個示範工程。

    

    新華社 2002年10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