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5年我國30多萬漁民轉産  

    今後5年我國要減少3萬艘捕撈漁船,30多萬沿海捕撈漁民將“棄舟登岸”,轉産轉業至水産養殖、水産品加工及其他非漁産業。

    農業部長杜青林近日在沿海捕撈漁民轉産轉業工作會議上説,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漁業國家,海洋漁獲量、漁船和漁民數量都居世界首位,海洋漁業對促進我國沿海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中日、中韓、中越雙邊漁業協定的簽署、生效,海洋漁業開始由領海外自由捕撈向專屬經濟區制度過渡,我國海洋捕撈漁船的作業漁場將明顯縮小,大量捕撈漁民面臨轉産轉業問題,對海洋漁業和沿海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據初步統計,3個漁業協定生效後,每年全國約有6000艘漁船要陸續從部分外海傳統漁場撤出,有30多萬海洋捕撈漁民和近百萬漁業人口的生産、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水産品流通、加工、冷藏、運輸、漁船網具製造及港口服務等與海洋捕撈業直接相關的産業受到連帶影響,漁區勞力就業難度增大。同時,由於大批漁船從外海傳統漁場退出,對我國近海漁業資源的壓力加大,對現有保護近海漁業資源的制度會帶來一定的衝擊。

    杜青林説,漁民轉産轉業有利於推進我國海洋漁業長期積累的矛盾的解決,把海洋漁業帶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對實現海洋漁業以及沿海漁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也積極研究對策,解決漁區面臨的問題。中央財政設立了漁民轉産轉業專項資金,從2000年至2004年,每年安排2.7億元用於實施漁船報廢和轉産轉業項目補助。此後,將根據漁民轉産轉業工作的實際需要和國家財力狀況,確定進一步的支援措施。此外,中央財政也相應增加了漁政執法經費,今年,中央財政已增加專屬經濟區漁政執法經費3000萬元。各級財政部門將把漁民轉産轉業作為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財政工作的重點,千方百計多渠道籌集資金,逐步建立起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國家財政與社會其他資金相結合的投入機制。(王立彬)

    

    新華社2002年8月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