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梁平鬧市挖出日軍炸彈  

     “815”來臨之際,梁平再次挖出60年前日本侵華空軍投擲的炸彈。8月7日上午8時許,縣城鬧市區一工地上秩序井然,一枚啞彈的最後部分在眾人不安的焦慮中終於“安然”出土。

    這是梁平縣城出土的第3枚日軍炸彈。此前,去年7月14日和12月11日,縣城另外兩工地分別出土一枚炸彈,所幸都沒發生爆炸。縣文管所所長楊正亭稱,“這些是當年日軍侵華轟炸重慶地區留下的‘鐵證’”。

    日前,梁平縣城正進行大規模舊城改造,100多萬平方米舊城區到處都在打坑挖地基。8月5日下午,在白沙河堤岸上的自來水家屬院工地,鑽探工謝大勇打樁下鑽,鑽到距地面約七八米處觸及堅硬異物,鑽頭冒出耀眼的火花,隨即飄出一股刺鼻怪味。他很詫異“這麼深還有未清理的水管?”遂趕忙上提鑽頭,鑽桿卻被“水管”卡住。他下坑一看,發現是一顆尖頭平尾、銹跡斑斑的鐵坨坨,一回想去年有關挖出日軍炸彈的報道才猛然醒豁是什麼。

    隨後,縣公安局和文管所人員趕到現場,在排除爆炸可能的情況下,指揮人員小心翼翼將炸彈吊上地面。經粗測,彈體長約90釐米,直徑30釐米,重量約70公斤,兩個漢子才把它抬上警車運至安全地方妥善保管。

    但第二天上午,下鑽時又遭“卡殼”,發現坑底還躺著一段鐵傢夥。施工隊只得用轆轤,讓有關人員下坑一桶一桶掏走泥沙細刨。到7日上午,鐵器全部現身,原來是炸彈的殘余尾翼,因年久銹蝕已分家。

    梁平縣誌記載:自1938年10月起至1944年12月,日機出動81批次,共近千架次,轟炸梁山(1952年改名梁平)51天,投擲爆破彈2560多枚,燃燒彈、定時炸彈、照明彈和細菌彈2882枚,炸死市民1708人,受細菌彈染病死亡123人。

    據現年83歲的一位余姓老人講,3枚炸彈現身的地方當年都是池塘或河灘。1939年3月29日,18架日軍轟炸機分成6組,從縣城東門方向貼著房屋上空飛過,對毫無戒備趕城的人們狂轟濫炸,城內頓時瓦礫遍地,彈坑纍纍。煤炭市、豬市壩、雞鴨市買賣煤炭畜禽的貧苦鄉下人割草般倒下,殘肢斷臂,開膛刮肚,腸子橫流,電線上、樹枝上挂著血淋的五臟六腑,血糊糊的斷手斷腿飛上了屋頂。

    這次共炸死259人,傷殘286人,炸毀民房1495間。當時,敵機恰從白沙河上方飛過,四週房屋全部炸塌。余老認為,最後發現的這枚炸彈就可能是那次轟炸時鑽進水底淤泥裏未爆的“啞彈”。解放後,壘砌河岸興修房屋就把這“鐵證”掩蓋了下來。

    當年參加了修訂縣誌的田光國老人稱,縣誌的統計數據是以當年每次轟炸後,國民黨縣政府“點彈坑”獲得的數據,不包括投下未發現的“啞彈”。田老估計,隨著縣城改造的大規模“外科手術”,還可能會有炸彈陸續重現天日。(傅祖洪 鄭三波)

    新華社 2002年8月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