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調水調沙進行對比實驗  

    今天13時30分,在鄭州北郊的黃河模型大廳裏,小浪底庫區模型開始放水,模擬此前進行的黃河調水調沙過程,進行對比實驗。至此,“三條黃河”即“原型黃河”、“模型黃河”和“數字黃河”實行聯動。

    在黃河模型大廳裏,長210米的小浪底庫區模型按1:300的比例尺仿製出庫區以上63公里的“真實黃河”,按相似的水沙條件,復演出小浪底水庫的調水調沙過程,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測量流速、含沙量、水位、斷面形態等數據。另一條“模型黃河”即小浪底以下至蘇泗莊河段模型將於22日進行模擬試驗。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姚文藝告訴記者:“通過模型實驗,一方面可以得到在原型實驗中不易得到的大量數據,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原型實驗對模型進一步完善。”據悉,這兩個“模型黃河”于上個世紀90年代年建成,曾進行過下游河段衝淤變化、小浪底庫區異重流復演等多次實驗,對治黃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7月4日開始的黃河調水調沙實驗,是世界水利史上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工調控泥沙原型試驗,目的在於通過調控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沖刷下游河床,以尋找黃河下游不再淤積的臨界流量和臨界時間,從而解決這條世界聞名的“懸河”的泥沙淤積問題。

    多年來,治黃人一直在探索通過人工手段,塑造一種人工的理想的水沙關係,利用自然的改變當前天然的不平衡的水沙關係。而“三條黃河”聯動,實行高新技術的集合,使這種願望變為現實。黃河水利委會員主任李國英告訴記者,“原型黃河”就是自然界中真實的黃河;“數字黃河”是借助現代資訊技術構建的數字化虛擬平臺,即“裝在電腦裏的黃河”;“模型黃河”則是以相似性原理為依據,按照一定比例縮小的黃河模型,也就是“實驗室裏的黃河”。“原型黃河”調水調沙實驗開始後,“模型黃河”與之進行同步試驗;“數字黃河”利用遙測、遙感、衛星技術和數字模型等科技手段在調水調沙期間進行降雨預報、洪水預報和水庫調度,同時蒐集水量分配、衝淤變化、洪水演進等方面的數據資訊並進行即時分析研究。“三條黃河”取得的實驗數據進行合成分析,互為驗證補充,從而掌握實現水沙平衡的內在規律,找出黃河下游不淤積的臨界流量和臨界時間。(劉健 單純剛)

     新華社 2002年7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