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業規範資訊披露制度  

    中國工商銀行最近在2001年年報中首次加入了兩項重大內容:按國際通行的五級分類標準,工行的不良資産比例為29.78%,資本充足率為5.76%。

    儘管工行的不良資産比例還比較高,資本充足率也與8%的標準有相當差距,但這畢竟是中國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首次在年報中公開以前被視為高度機密的資産和資本充足率狀況。

    中國人民銀行于5月底頒布了商業銀行資訊披露暫行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在每年4月底前以年度報告的形式對外披露資訊,其中包括財務會計報告、各類風險管理狀況、資産品質狀況、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項等。而在此之前,大部分國有商業銀行都已經在不同的場合公開了人們非常關心的資産品質狀況。

    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位官員表示,提高金融業的透明度,不僅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之一,同時也是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強化市場對銀行約束的必然要求,是中國銀行業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競爭的重要條件。

    在中國實行多年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國有商業銀行承擔著相當重的政策性銀行職能,他們在為國有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援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不良資産。由於市場環境的缺乏,商業銀行的經營資訊和資産品質狀況很少對外披露。

    銀行的低透明度中隱藏著風險和危機,在沒有外來競爭者和資産流動性能夠維持的情況下,潛在的風險和危機不容易爆發。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進程的加快,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客觀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金融業潛在的風險和危機如不加以暴露和解決,就可能釀成巨大災難。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20多年來,特別是在最近幾年的市場經濟建設中,政府加大了銀行業的改革步伐,並明確地把商業銀行定義為“經營貨幣的金融企業”,提出了把國有商業銀行辦成真正的商業銀行的目標。為此,中國政府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舉措:成立三家政策性銀行,剝離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性職能;成立四家資産管理公司,從它們所對應的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收購歷史遺留下來的不良資産,同時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存量不良資産限定了消化期限;允許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條件成熟的允許上市公開交易等。

    這些措施加快了商業銀行的改革步伐,也為它們提高透明度打下了基礎。商業銀行在成功壓縮不良資産的同時,經營管理也日趨規範,整個金融業已經從低水準、低效率經營邁上了與先進的金融經營管理接軌之路。

    擴大透明度,中國央行已經從自身做起。從去年初,央行開始公開發佈對上一季度金融形勢的統計與分析,並在一些難點問題上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思路。專家認為,良好的透明度有利於提高央行的責任感,提高管理效率。將貨幣政策的決策過程的意見公之於眾,有利於接受公眾的評價和監督,有助於央行適時作出適當的決策。

    各商業銀行對資訊披露的要求反應積極,並表現出了充分的自信。多家商業銀行已經聘請了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承擔年報編制和諮詢工作,並就資産品質、經營管理、會計、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審計和診斷,盡可能按國際標準全面披露資訊。

    工行行長姜建清説,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已是大勢所趨,與實力雄厚、管理成熟的國際大銀行競爭是中國所有的商業銀行都必須面對的挑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合理高效的運營機制,規範資訊披露制度,將有助於商業銀行全面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塑造良好的市場形象。

     新華社 2002-06-28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