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全面遏制北部沙漠侵綠洲  

    多年來一直困擾當地農牧民生産生活的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隨著諸多人工手段的實施,其南部邊緣生態狀況出現明顯改觀。

    近20年來,由於耕地的盲目擴大和草場超載放牧,天山北坡、準噶爾盆地南緣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林地大面積減少,草地退化,水資源不合理利用,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量野生植被衰退或死亡,荒漠化不斷擴大,綠洲內部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突出,已嚴重威脅到綠洲農業的發展和生存環境。

    為改善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昌吉州目前正在採取多種手段,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東南緣進行生態環境建設。首先實施的是天然荒漠林保護工程。在沙漠和荒漠戈壁地帶生長著一些灌叢植被,起著固定流沙、防止土地沙漠化、保護綠洲的作用,總面積約2660萬畝,當地政府目前重點對其中的1600萬畝實施保護。瑪納斯縣強化了對荒漠灌木林的管護後,這個縣北部沙漠腹地的沙生灌木植被得到較快恢復,395萬畝荒漠灌木林中,其中蓋度在30%以上的就達70萬畝。

    昌吉州還在1000萬畝的地域內實施了封沙育林工程,主要範圍在沙漠前沿縱深20-30公里內,針對這一地區由於距農區較近,亂樵、亂挖、過度放牧,灌木林破壞相當嚴重,恢復困難較大,當地政府對其實行重點封育。記者在距昌吉市約140公里處看到,老龍河封育區生長著大片的梭梭林,還有胡楊、紅柳、琵琶、玲鐺刺等植物,過去曾破壞植被的牧民如今成為護林員。奇臺縣還專門劃出沙漠前緣2公里寬的沙漠草場,作為封沙育林育草帶,用於遏制沙漠南移。

    在瑪納斯縣、奇臺縣和木壘縣的北部沙漠邊緣地區,這一地區灌木林破壞嚴重,植被稀少,沙漠流動性較大,僅靠封育和保護很難恢復植被,所以昌吉州利用冬季積雪輔以人工撒播和飛機播種進行封禁保護,目前正在實施60萬畝。

    在綠洲邊緣和靠近沙漠邊緣的各鄉鎮還聯合起來,共同實施50多萬畝的治沙造林工程。在造林過程中,昌吉州不斷加大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力度,樹種由單一的楊樹、榆樹、沙棗向多品種、多樹種轉變;經濟林、防護林、用材林的比例逐漸趨於合理,胡楊、胡雜、紅柳、梭梭、文冠果等抗逆樹種已在治沙造林生産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此外實施的還有水土保持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和草地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等。

    為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昌吉州因地制宜,造林採取了五種類型:一是商品經濟林類型,形成獨具特色的林業産業體系,為市場提供大量的綠色食品,以促進加工業飲料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二是生態經濟林類型,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促進水土保持林工程的建設和發展;三是生態治理類型,在乾旱坡地、山前乾旱荒漠區域,植樹綠化;四是生態保護類型,主要集中在小流域治理方面,保護流域生態環境;五是生態防護類型,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營造人工林起到防護作用。

    隨著容器育苗技術的推廣運用,當地還變一季造林為多季造林,極大地提高了林木成活率,為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新華網 2002-06-26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