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兩大沙漠已有三處"握手"  

     新華社4月18日播發的《我國西北兩大沙漠已呈“握手”之勢》一稿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高級工程師鄒立傑約見記者,進一步介紹情況説,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的確已“握手”,並有三處。

    鄒立傑向記者出具了一幅根據衛星監測結果結合地面調查繪製的《內蒙古自治區沙漠化土地現狀圖》。圖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在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蘇木境內,一條黃色的流動沙丘帶把兩大沙漠連了起來。此外,在甘肅省民勤縣北與阿拉善右旗接壤處,以及兩大沙漠之間的雅布賴山的中部,都已“握手”。

    總面積分別為5萬、3萬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是我國的第三和第四大沙漠,兩者均主要分佈在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騰格裏沙漠少部分在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 鄒立傑認為,兩大沙漠“握手”的主要原因是,在強北風的作用下,巴丹吉林沙漠的流動沙丘南侵所致。

    據他介紹,阿拉善盟整個位於西風帶,年平均七級以上大風天數超過30天,近年又呈遞增趨勢。再加上位於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的祁連山與西北的阿爾泰山形成一個天然的“風洞”,加速了風力,使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每年以15-20米的速度向東南方向的騰格裏沙漠靠攏。

    此外,人為的濫採濫牧和連年的氣候乾旱,使兩大沙漠之間的地域植被遭到破壞,是兩大沙漠握手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據介紹,巴丹吉林沙漠東南緣在上世紀60年代曾分佈著40多萬公頃梭梭林,現在只剩下20多萬公頃。由於缺少了植物的阻擋,南下的流動沙丘暢通無阻。

    專家們認為,兩大沙漠的“握手”,是我國西部地區生態進一步惡化的一個體現。但目前它的主要後果是影響兩大沙漠相隔地區數千牧民的生産生活,而不會明顯加劇我國沙塵天氣的發生。

    鄒立傑等一些專家建議,為遏制兩大沙漠進一步“握手”,在加強整個阿拉善生態綜合治理的前提下,有必要將生活在兩大沙漠之間的牧民儘快移民搬遷,並在兩大沙漠之間加快建設阻沙林草帶等。

    據鄒立傑介紹,在新華社有關兩大沙漠“握手”的消息播發之後,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內蒙古政府儘快制訂出阿拉善生態治理的總體規劃,目前這一工作已全面展開。

    新華社 2002年6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