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世界性營養問題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液科主任王華京教授最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人逐漸出現乏力、倦怠、頭昏,活動後心悸、氣短及食欲減退等症狀,這時就應去醫院檢查,看看是否患上了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是當今十分重要的世界性營養問題,可發生在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育齡婦女及一些老年人身上,千萬不可忽視。

    據王教授介紹,下列情況就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鐵需要量增加、攝取不足:生長髮育中的嬰幼兒、青少年需鐵量相對增多,鐵的需要量與體量增長成正比,生長越快,需鐵越多。育齡婦女、尤其是妊娠、哺乳期鐵的需要量增加。所以妊娠期特別是後期必需補充含鐵豐富的輔食或鐵劑,以防貧血。

    ——吸收障礙:鐵的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腸及空腸的上段,通常認為是靠主動的腸粘膜上皮細胞內運轉而吸收。胃酸可將食物中的鐵游離化,增加鐵鹽的溶解度,維生素C可將高鐵變成無機亞鐵,均有助於鐵的吸收。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術者食物沒有經過十二指腸,進入空腸過速,影響了鐵的吸收。術後數年當體內貯存的鐵耗盡時,將發生缺鐵性貧血。

    ——失血: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鐵的重要原因,體內總鐵量三分之二存在於細胞內,一般失血1ml可丟失0.5mg鐵,月經過多是婦女引起鐵缺乏最普遍的原因。胃腸道出血是成年男性引起缺鐵的常見原因,多數上穩血,少數持久的出血,直到貧血時才引起重視,常見於潰瘍病,約有10%胃腸道腫瘤合併出血,以貧血為初診時的症狀,所以男性患者患有缺鐵性貧血時,如病因不明確應進行胃腸道檢查,以排除胃腸道腫瘤。另外,痔瘡出血,鉤蟲感染長期失血,也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王教授特別強調,缺鐵性貧血多數起病呈隱匿性,進展緩慢,除上面提到的一些症狀的外,由於組織缺鐵及含鐵酶活性下降可影響兒童、青少年休格發育,體重下降,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及淡漠等行為改變及易食癖。如喜食生大米、泥土等,成年人缺鐵後抗寒力差、工作能力下降,皮膚、黏膜出現改變,少數患者可有輕度脾腫大。

    王教授説,出現上述症狀,就應該去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後給予正確治療,基本都能痊癒。另外,王教授提醒,預防是防止缺鐵性貧血的重要措施,應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工作,重視營養知識教育,提倡母乳餵養,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補充適量鐵劑,早産兒、孿生兒、胃切除及反覆獻血者,應加強血液學監測,預防性補充鐵劑及含鐵豐富的副食品,還應特別注意鉤蟲病的防治。(陳瑩)

    新華網 2002-6-2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